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的疗效及生存质量评估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High Myopic Foveoschisis,HMF)的治疗效果,及术前与术后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 QoL)的比较。 方法: 收集临床上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6例(17只眼)。高度近视定义为屈光不正度数>-6.00D或者眼轴长度>26.00mm。术前测量患者双眼的屈光不正度数和眼轴长度。术前和术后(至少1个月后)分别检查患者双眼远用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Snellen小数记录方法,统计时换算成最小分辨角(Minimum Angle Resolution,MAR)的对数表达LogMAR视力。术前和术后分别对术眼的黄斑区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最大厚度。应用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VFQ-25)对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 结果: 患者屈光不正度数与眼轴长度成正相关(r=0.63151,P<0.01)。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473.94um、576.24um降低到术后的140.47um(P<0.01)、272.28(P<0.01)。术后视力(由LogMAR视力转换成Snellen分数记录方法)从0.07提高到0.21(P<0.05)。17只眼中术后BCVA提高的占14只眼(82.3%),术后BCVA提高≥2行的占12只眼(70.6%)。16例患者中,9例患者术后视力较好眼为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眼。在患者生存质量的统计中,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色觉、周边视力(视野)这8维得分与VFQ-25总分术后明显好于术前(P<0.05);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这4维得分术前与术后没有明显的差异。术后VFQ-25总分与术后双眼中较好眼的视力成正相关(r=0.507,P<0.05),而与病程、患者年龄、双眼中较差眼视力、术后好眼的OCT结果等无相关关系。 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黄斑部视网膜解剖复位好于术前。患者VFQ-25总分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并且术后VFQ-25总分与双眼中好眼的视力成正相关。
其他文献
背景: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疾病致残的首位病因。缺血性卒中是卒中的主要类型。尽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仍无肯定有效的神经保护剂投入临床治疗
语用距离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于交际者与交际对象或话语指称世界之间的一种心理距离。它是说话人根据具体情景通过对话语的调整或选择表达出来的。语用距离广泛体现在指示现
研究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大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它是围产期大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