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声思维’的方法,结合译者在解决翻译问题中的中间方案,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描写性研究。本研究侧重于翻译过程中的目的语生成方面,主要集中在,词汇搜索,句子生成两个方面,揭示目的语生成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传统的译学研究,侧重于产品研究,忽略了过程研究。本文首先对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作出讨论分析,认为没有过程研究的翻译学是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同时通过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可能揭示翻译的过程。 以翻译过程研究中的两种路数,即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为线索,本文回顾了翻译过程研究的发展,并选择了4个有代表性的翻译过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对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另外,本文讨论了‘有声思维’,对其理论基础,方法论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在翻译过程研究中避免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研究发现,在生成目的语中,译者是从词汇的核心或常用意义向语境意义搜索的,这明显的表现在策略使用的不同上。同时,发现译者倾向于首先检索一串词语中的带有决定性信息的启动词汇,并以此来决定其他词汇的意义。在句子生成方面,词汇的启动作用在生成新的句子比较明显,首先检索到的启动词汇影响句子的结构和对其他词汇的选择。对这些现象,作者尝试利用语言生成和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以期能使结沦更具普遍性。 翻译过程研究是一个有前途的领域,前景很鼓舞人。但是它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研究者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