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国内高科技行业进展迅猛,第三代通信技术濒临淘汰,第四代通信技术完成普及,第五代通信技术商用在即,第六代通信技术已着手研发。网银、支付宝、微信、ATM转账取现便利,手机集通讯、支付转账等功能于一体便利于全民。互联网行业相较于传统行业而言,更多的是作为推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一个工具。在提倡创新的当今,互联网行业不仅与传统行业进行多维度“合作”,也与交通领域、政府机构、金融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等行业领域不断连结,衍生出“互联网+”模式。电信网络诈骗,作为由经典诈骗犯罪借助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而诞出的附产品,属于诈骗犯罪中的一种新型的犯罪样态。传统电信诈骗案件基于互联网的特点衍生出多种新型电信诈骗案件,诈骗手段不断进行“版本迭代升级”,手段愈发高明,涉案范围遍及全国各地。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组织化的犯罪流程、高科技化的犯罪手段、非接触式的犯罪特征、自我进化的生存手段、一定的反侦查能力等特征,群众防范意识不强,政府、电信、银行等部门监管存在漏洞,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力度不到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及量刑、处罚标准尚未完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全国范围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这不仅严重侵害受害者的财产,更甚者危害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同时也给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这一新型犯罪样态的特点和规律,问析“互联网+”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的根源,深刻剖析已发案件类型特征、实施犯罪行为的方式方法和该类案件高发的原因,针对现阶段有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法滞后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防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困境,如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证据采集及固定、诈骗资金的追缴、跨地区及跨境警务执法协作、社会媒体及舆论监督等,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需在完善侦查协作机制、构建证据体系、深化国际警务协作等层面加大力度,提高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打击效能。在社会防控层面,探索警、民、企、媒多方联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新机制,公安、社会、民众实时防控,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