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双坐标风速测试系统设计与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洞因可重复性高、控制性佳,已逐渐成为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风洞建成后,需要专业的设备对风洞性能进行检测,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测量设备,但由于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国内引进较少。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测试方法,是利用测试仪器对风洞流场进行简单的单点测量、定点测量或单坐标测量。这些测量方式不能准确把握风洞流场整个横截面的风速参数,且重复测量的结果差异性较大。特别是直径大于2m的中大型风洞,目前国内使用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设备无法对风洞流场品质进行准确评定。针对目前国内风洞流场测试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可移动双坐标风速测试系统,可以实现风洞整个流场横截面风速参数的自动测量,测试结果对风洞流场品质的评定更为准确。根据风洞测试要求,使用SolidWorks设计了可移动双坐标风速测试系统的框架式主体结构以及双坐标运动平台。并根据系统稳定性要求,对支腿跨距进行了设计计算。利用软件对系统机械结构的三维模型进行干涉检查及有限元分析,对结构进行了验证及优化设计。根据系统的控制精度及数据采集精度要求,采用PC+运动控制卡作为上位机,利用精密移动控制技术,模糊PID控制策略,搭建了伺服控制系统,以及由PC+数据采集卡+传感器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可视化LabVIEW/CVI软件,开发了集控制、采集、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软件。根据编制的实验计划,可以实现整个风洞流场截面风速信息的自动定位采集,提供了风洞流场检测的“一键化”测试方案,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风洞性能检测的工作效率。通过对样机的应用及分析测试,系统达到以下指标:风速测量范围:0~30m/s;系统误差限:≤0.3%;适用风洞:风洞直径≤3.4米;位置精度误差:≤±0.20mm。经过验证,设计的可移动双坐标风速测试系统实现了风洞流场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调试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自动定位测试仪器,实现风洞整个流场截面风速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处理,为国内中大型风洞的流场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本篇文章论述河北高职教育的现状,在归纳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基本模式的基础上, 阐明“融合型”模式应是河北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且分析其原因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河北 高职教育国际合作 融合型模式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03-02  1.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模式  目前,全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模
钻柱升沉补偿装置是海洋钻井的重要设备。海洋钻井所采用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浮船在波浪的作用下将产生周期性的升沉运动,并使钻柱上下往复运动引起井底钻压的变化,甚至使
【摘要】职业素质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素质训练系列课程的开设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规范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通用技能起到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提升就业质量。本文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提出了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探索了提升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 职业素质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电液伺服阀作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对整个液压伺服系统的性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相对于其它伺服阀而言,2D数字伺服阀不仅具有抗污染能力强、结构简单以及动静态性能好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数字控制,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Φ10通径2D数字伺服阀作为研究对象,针对2D数字阀及其控制系统展开相应研究。在结构上,该阀以阀芯上高压槽与阀套上斜槽构成液压阻尼半桥,取代以高压圆孔与螺旋槽构
裸眼3D设备的测试技术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测试设备,也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极大地制约了裸眼3D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裸眼3D技术的光学原理为理论依据,研制了一种有效的裸眼3D质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的研究背景,详细论述了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大位移、大转动和大变形现象、有限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接触摩擦处理
本文探讨了满族小学如何抓住科技特色教育的机遇,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一条以科技教育为切入点,重内涵发展,促特色办学,开展多层面素质教育,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学改革道
本文结合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XT750滑移装载机研发”(编号:BE2008028),对滑移装载机工作装机进行机-液耦合系统仿真分析,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对于类似滑移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机-液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材料也涌现出来,而这些材料绝大多数都属于难加工材料。这些材料的机械加工技术阻碍了新材料大规模应用。ELID磨削技术作为一个能有效进行难加工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