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是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优良的性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生物、医疗、高分子材料、航天等多个领域。其中,纳米阵列材料既具有纳米基元的基本特性,又拥有纳米结构相互组合所引起的协同效应、耦合效应等特性,因此,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作为一种经典的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以其表面等离子特性、电化学特性和分子识别特性等优秀的性能被广泛作为构筑单元制备二维金纳米颗粒阵列。通过对纳米阵列的后处理可以改进并提升纳米阵列的性质性能。本实验中,首先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得到金纳米颗粒阵列,然后通过两种方法对金纳米颗粒阵列进行后处理研究。第一,通过改变加热时间和压力来调节相邻金纳米颗粒间的距离。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透射电镜(TEM)和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对金纳米阵列中相邻金纳米颗粒间的距离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相同温度下,增长加热时间或减小压力,可以使金纳米颗粒间的距离减小。这样,可以在亚纳米范围内控制纳米颗粒间的距离。并且,经过热处理后纳米阵列变得更加稳定。但是,若加热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小,则会使金纳米阵列中的纳米颗粒融合在一起,破坏金纳米阵列的有序性。第二,本实验中通过使用不同链长的双-SH分子作为交联剂使金纳米颗粒阵列中相邻的金纳米颗粒连接在一起。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对纳米阵列的性质性能进行表征。发现交联后的纳米阵列中相邻金纳米粒子间的距离随着交联剂链长的减小而减小,相应的,交联后金纳米颗粒阵列的颜色随着交联剂链长的减小而逐渐加深;并且交联后的金纳米阵列的机械模量随着交联剂链长的减小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