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射流控制柴汽油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混合压燃在内燃机高效和低排放燃烧方面优势显著,而着火相位的控制是预混合压燃模式面临的核心问题。为了控制预混合压燃的着火相位、改善缸内混合,提出了柴油射流控制柴汽油预混合压缩着火方案,属于射流控制压缩着火(Jet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JCCI)的一种。在压缩冲程早期通过向缸内预喷入柴汽油混合燃料形成预混合气,降低压缩比避免预混合气被压燃。压缩上止点附近喷射柴油射流,在给定压缩比条件下,柴油射流被压燃,缸内温度和压力升高,达到预混合气着火条件,预混合气大范围着火,进而达到控制预混合气着火相位的目的。  本文对柴油射流控制柴汽油预混合压缩着火相位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BMEP为0.27MPa工况下,着火相位在较大的曲轴转角范围内与柴油射流正时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柴油射流控制柴汽油预混合压缩着火能够实现对着火相位的主动控制;燃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柴油射流被压燃,缸内温度和压力升高,达到预混合气着火条件,缸内未燃预混合气大范围着火;随着预喷正时的推迟,放热率呈现由单峰较慢放热至双峰放热至最后的单峰快速放热的变化规律。单峰快速放热情况下,燃烧速率最快,压力升高率最大;分别使用三种不同混合比例柴汽油混合燃料D10、D30和D50作为预喷燃料,在较大曲轴转角范围内,着火相位均与柴油射流正时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预喷柴汽油比例不同时,该系统均能控制着火相位,且随着预喷射燃料中柴油比例的增加,缸内预混合气没有发生提前自燃的情况。但随着柴油射流正时的进一步提前,使用D10作为预喷燃料的试验中,着火相位提前幅度逐渐减小;在本文所有试验条件下,尾气中烟度极低,说明柴油射流控制柴汽油预混合压缩着火对于改善缸内混合、降低局部当量比,控制柴油机碳烟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柴油射流被压燃阶段和预混合气大范围着火阶段;NOX主要产生于柴油射流区域,预混合气燃烧区域中的 NOX生成量很少;随着EGR率的增加,着火相位逐渐推迟,缸内最高温度下降并且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向后推迟,温度升高速率下降,缸压峰值逐渐降低并且峰值出现的时刻逐渐延后,压升率逐渐减小,NOX生成量显著降低;随着第一次预喷正时的提前,着火之前缸内燃料分布变广,两次预喷射的着火相位相差不多,相对于单次预喷射的着火相位略有滞后,缸压峰值逐渐下降,峰值出现时刻相差不多,缸内最高温度逐渐下降;NOX质量分数逐渐下降。
其他文献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天然气作为汽车替代燃料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与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深入研究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与燃烧机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和流体测量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从数值模拟或者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离散速度场数据集,其中隐藏着很多待挖掘的信息。流动结构方法是流场信息描述的主要方式之一。拟序结构是流场中具有时空相关性的结构,欧拉拟序结构发展成熟,但是某些理论缺乏客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拉格朗日拟序结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是通过处理离散速度场而得到影响流场输运和掺混的物质线,此理论以动力系统学科为基础,
学位
污泥具有水分高、颗粒细、粘度高、流动性差、不易脱水等特点。随着污泥产量的逐年攀升,污泥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石油焦具有
蓬子菜是中国东北的一种野生植物,这种植物以它是维生素的优良的食物来源而著称,它还包含绿原酸,水杨酸和黄酮类等物质。报道蓬子菜的抗静脉血栓活性值比其它植物特别是黄酮丰富的植物要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从蓬子菜中分离得到的香叶木素取代物已被鉴定为抗血栓的药效物质。本研究通过分析蓬子菜中香叶木素取代物作用于静脉血栓的血浆蛋白质组的变化,以期寻找香叶木素取代物作用于静脉血栓的生物标记和靶蛋白
近几年,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小型风力发电机发展迅速,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小型风力机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而随着小型风力机的广泛应用和单机容量的逐渐增大,大量的控制技术
学位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多种耐寒植物的抗寒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但都从植物生理或细胞生物学角度出发探究内部细胞膜系统和酶活性,对植物抗寒生理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植物也是
内燃机冷却水腔采用冷却介质散热方式带走燃烧室产生的热量,以确保燃烧室部件的热强度。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强化,导致燃烧室部件将承受更高的热负荷,进一步强化冷却水腔换热势在必行。传统对流换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冷却水腔的换热要求,而沸腾换热方式因具有温差小和换热量大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对于传统冷却水腔的光表面,通过表面结构尺寸微纳化,表面沸腾换热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但微纳结构强化表面沸腾换热特性及物理机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