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承载着文化信息,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工具。英语中除一部分核心词汇外,许多词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文化负载词,这次词汇常常成为中国学生理解和使用英语的障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文献资料表明,中国不同阶段的教学对文化负载词的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在文化负载词的习得仍存在较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分别从探究造成现状的原因,探讨文化负载词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通过文化因素或者英汉对比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教学,较少能系统解释文化负载词深层的形成机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框架理论,运用框架、框架成分、框架借用等基本概念来解释文化负载词的认知机制。根据这一理论,英语文化负载词主要分为四类:1)在另一语言不具有相对应的框架;2)激发了相同的框架,但框架元素数量不一;3)激发了相同的框架,但框架元素同中有异;4)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激发的框架完全不同。在学生习得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缺乏相对应的知识构架或者框架知识具有冲突,导致了他们学习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在文化负载词习得的过程中输入框架知识的必要,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框架知识的输入是否促进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的习得?(2)框架知识的输入对文化负载词的习得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作者在广州大学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3年级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60名本科生参加了本实验,他们被随即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了框架知识的输入,控制组的教学不包括框架知识,在对20个文化负载词进行教学后进行测试。测试后,实验组学生填写问卷表述对于框架知识输入的看法。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独立T检验,结果表明:一、框架知识的输入对学生文化负载词习得有积极的作用;二、框架知识的输入能促进学生对文化负载词的掌握和在真实情境中的理解和运用;三、框架知识的输入增强了学生学习文化负载词的信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基于对英语文化负载词的语义建构的认知研究和实验所得的结果,本研究对英语教学实施者,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认知语言学在解释语言现象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课题对英语文化负载词的认知机制的研究及其对文化负载词在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认知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英语文化负载词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其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