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振兴本科教育为时代背景,以民族院校落实“四个服务”为使命背景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进行初步探究。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是立足少数民族,面向民族地区培养卓越、创新、拔尖旅游人才的关键,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以B大学为例的民族院校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教材、实践基地各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加以重视并采取进一步优化的对策。基于上述背景和问题分析,本研究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AGIL)模型初步分析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本研究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交代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背景是基于时代背景、使命背景、行业背景以及自身发展的综合环境。第二部分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分别对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其中,根据特定时期社会发展将民族院校发展历程划分为初探阶段、关键阶段、重创阶段、重建阶段、稳定发展五个阶段。第三部分结合文献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研究结果汇总对当下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教材、实践基地进行了整体描述,系统掌握B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实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剖析了以B大学为例的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原因。通过分析发现,问题非均匀地分布在目标、课程、师资、教材和平台各方面。基于此,总结出导致这一系列现实问题背后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布局原因也有落实原因,有文化层面也有物质层面,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系统。第五部分阐述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就是要以党和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回顾历史、遵循规律、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为建设原则,明确民族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探索其建设优化路径。总体而言,就是要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聚焦师资的主要力量,扮演好教材的纽带作用,打造实践基地的教学平台。本研究初步尝试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AGIL)应用于专业建设研究,并试图构建了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AGIL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