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以来,学界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展开了“核心素养”和各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在已有成果中,基于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与反思的研究却有所不足。文章从理论的拓展深化和实践教学及反思的角度对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厘清“核心素养”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等关键概念,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核心素养理论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以上四个要素与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四要素各自都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同时,四个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是有机的整体:政治认同是价值目标和归宿,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是方法和途径,法治意识发挥了内化于意识的保障功能。在测评问题上,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应注重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三大原则,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第三部分对《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单元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用于培育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有关公共参与要素的材料最多。具体而言,在利用教材资源时,有关政治认同的内容可侧重于用作创设情境;有关理性精神的资源可侧重于运用合作探讨的方式增强思想交流和选择,增进思考;有关法治意识的内容应注意拓展法律知识,时常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法律法规内容;有关公共参与的资源可以侧重于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和参与感。第四部分主要是调查问卷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一框的教学设计。为测评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实施本研究的课堂教学前后的变化情况,论文设计了包含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两份同构问卷,分别在课堂教学前后进行测评。论文又设计了在理论研究和教学资源利用设想指导下的教学方案,特别注意围绕四个要素展开教学活动。第五部分是对测评结果的要点陈述和分析评价,本研究设计的教学方案比现行的一般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所设计的方案,对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对象实施的效果更佳;对于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要素提升效果明显,但对于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要素的效果相对较差。这说明本研究的理论成果能结合实际发挥作用,但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学时因材施教,并且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更多从生活中体验学习的机会,培育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