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低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重庆市长寿区实证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户生产生活的承载体,是农村人地关系的集中表现,并始终伴随着聚居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传统农村居民点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战略的多重驱动下,正经历着由缓慢演进向突变转换。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了农村空心化发展,居民点减少、合并等趋势打破原有的农村居民点体系等级结构。此外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与农村居民点的分散布局,导致人口规模无法满足公共服务设施的门槛人口,已配置设施无法正常运营或荒废,农村居民点原有职能缺失,传统的农村居民点体系格局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是促进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规模集聚效益高、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区域农村居民点体系,促进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加快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研究结合实地调查获取的农户属性数据与农村居民点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理论分析—现象描述—空间落实”这一主线,探讨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中的等级规模体系架构、职能定位、空间结构和重构实施等核心问题,在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角度提出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具体流程,促进丘陵地区县域尺度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顺利实施。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是描述农村居民点体系的核心内容。三大结构的相关理论,包括中心地理论、点-轴理论、空间相互关系理论等理论对农村居民点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的建设及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指导作用,但在实践应用方面存在不足,如居民点中心性和门槛人口的确定、各等级居民点的数量和发展规模、区域增长极的选择、农村开发控制等方面。应结合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践应用的深入探讨。  (2)从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三方面能够较全面地揭示了农村居民点体系现状发展特点及问题。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为建制镇-行政村,等级结构不完善,空间结构受地形影响较明显,且具有轴向指向性的特点,但存在居民点布局分散,集聚程度低等问题,镇域职能结构以旅游服务职能、农业生产性服务职能和商贸服务职能为主,但存在职能重复、分工协作不明确等问题。  (3)以长寿区为例进行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实证,引入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空间结构优化角度指导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其结果符合长寿区农村居民点发展要求。重构后的农村居民点体系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均得到优化。综合考虑相关规划对建制镇发展的要求,构建“中心镇-一般镇”体系,包括4个中心镇和10个一般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10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再结合“居住场势”评价,确定中心村41个、基层村136个和迁并村33个。重构后的农村居民点体系空间结构形成双核心中心地均衡布局结构、走廊式均衡布局结构和放射型非均衡布局结构,这些空间结构在顺应地形、河流、交通等自然条件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村居民点接受均衡辐射。对重构后的农村居民点职能进行定位和规划,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协调互补和分工明确的职能空间。  (4)在对农村居民点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实施提出了保障性措施,要求以分类指导各等级居民点建设为途径,以完善和优化“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线”(交通线路建设)-“面”(产业空间)的空间关系为支撑,以政府和农民共同参与为介质,共同促进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西江下游(肇庆~虎跳门)、北江下游(清远~河口)、莲沙容水道自2000年至2004年做了大量的航道整治工程。为了掌握和分析工程前后河床动力和沉积的变化,为进行工程整治效果后评价收
19世纪末以来,全球增温的趋势愈加显著,1880~2012年100多年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明显增高,线性增加幅度趋势为0.8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和季节尺度上,大部分陆地区域极端暖
本文以导师倪绍祥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遥感与GIS支持的东亚飞蝗发生机理与预测模型研究》为支撑,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研究区,利用东亚飞蝗关键发育阶段的TM、MODIS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土壤侵蚀剧烈,水土资源流失严重。土壤特性及抗侵蚀性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的基础,土壤因子空间变异特征和精确插值研究可将点状土壤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当更为灵活,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教师应当让作业设置的范围不断拓宽。作业的布置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将谈谈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如何让作业设计更灵活高效。  一、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时难度的控制——分层次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的作业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要想让作业设计更为科学有效,教
末次间冰期被认为可以与目前的间冰期(全新世)进行对比,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现在的气候变化过程。本文通过神农架山宝洞、永兴洞和南京葫芦洞5根石笋22个230Th、1723个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