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指山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滨太平洋巨型构造带结合部位,属扬子地台西南缘,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的西段,南邻右江造山带,为三条深断裂围限,即西为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北为纳雍-息烽深大断裂,南为安顺-镇远深大断裂。其中,紫云-垭都深大断裂和纳雍-息烽深大断裂及其间的黔中隆起与矿区矿产关系尤为密切。金坡铅锌矿床位于五指山背斜南东翼近核部。矿体产出受地层岩性控制特别明显,除局部受断层影响外,矿体主要为层状-似层状,与赋矿地层产状基本一致。赋矿地层主要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第一段(∈1q1)及第二段a层(∈1q2a),两段地层以一套厚约3m的“砂泥质层”为分段标志。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倾角10-25°。含矿岩性为瘤状-似瘤状细晶白云岩、纹层状细晶白云岩、泥质条带细晶白云岩、晶洞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构造角砾岩等这些不纯的白云岩。矿床围岩蚀变较明显、普遍,主要蚀变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此二者与矿床矿物的生成有重要的关系,次要蚀变有方解石化、硅化等。
本文通过对金坡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第一段(∈1q1)、第二段a层(∈1q2a)是控矿的主要地层。主要矿体可分为三层,从下到上依次为Ⅰ、Ⅱ、Ⅲ号矿体,Ⅰ、Ⅱ号矿体赋存于清虚洞组第一段(∈1q1)上部,Ⅲ号矿体赋存于清虚洞组第二段a层(∈1q2a)下部。三层矿体的出现均以“砂泥质层”的出现为标志。矿体规模为特大型。矿区内主要分布有北东向横断层F7与北西向纵断层F13、F14两组断层。两组断层都对矿体有破坏作用。基于区域构造演化规律、通过对金坡矿床地质特征尤其是对矿体产出层位的分析,同时将金坡铅锌矿床与位于同一成矿带上的其它铅锌矿床进行成矿背景上的对比,认为金坡铅锌矿的成矿年代为早寒武世。将金坡矿床地质特征与MTV型、SEDEX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金坡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在特定的构造和岩性部位富集而形成的、有规模的热水喷流沉积型(SEDEX型)矿床。将金坡外围找矿潜力评价区与金坡矿区进行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围岩蚀变的对比,发现二者具有诸多的相似性,外围评价区显示出极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在评价区开展的1:2000激发极化物探测量工作,发现评价区很多地段有低阻高极化的异常特征,这些有异常特征的地段都是成矿有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