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文化遗产,谱写着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韵律,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字书写能力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部也把写字教育放在重要的发展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须做到的写字要求是:“掌握汉字常见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笔画,能够用硬笔按照一定规范的笔顺书写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形成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的意识;培养自身良好的写字习惯,用正确的姿势写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当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汉字书写带来了巨大冲击,多媒体的普及冲击了汉字书写的实用性,小学生写字素养呈现下降趋势,汉字书写现状让人十分担忧。为了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素养现状,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在哈尔滨市某公立小学-L小学展开实际调查研究。研究工具的开发分为教师与学生两部分,以96名二年级学生和10名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选择二年级的学生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他们学习识字、写字的时间比较短,而二年级的学生己经经过一年的学习,相对来说识记了一些字、掌握了字的基本写法。为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素养现状,笔者又以访谈法为辅助调查工具,对10名学生和7名语文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制定了观察量表,保证观察有明确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主要表现为:学生写字兴趣不高且练习时间不够、缺少对汉字知识的了解;写字习惯不标准,坐姿和握笔姿势不规范;书写过程中会出现笔顺错误、笔画不到位等现象。笔者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是写字教学没有摆在突出位置,写字训练量不足;三是教学方式单一,写字评价模糊;四是学校写字课程趋于形式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学生自身、教师、家长、学校有不可忽略的关系,表现为: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局限性,自我评价表面化;家长早期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师自身写字素养欠佳;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据此,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素养,笔者提出了七个对策,即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强化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提升教师自身写字素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结合;学校开设写字课程,培训专职书法教师队伍;加强政策性监督,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