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3个WMC引物进行筛选和作图;对RIL群体的衰老级别、籽粒饱满度和6个衰老相关生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和QTL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在原有构建的包括86个SSR位点、44个EST-SSR位点、74个ISSR位点和3个麦谷蛋白位点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将57个WMC引物的80个位点绘制到遗传图谱上,涉及1A、1B、1D、2A、2B、2D、3A、3B、4A、4B、5A、5B、5D、6A、6B、7A、7B、7D共18条染色体,绘制了一张共计287个位点的遗传图谱,进一步丰富了该群体的分子标记。(2)定位于A组和B组染色体的位点数基本相同,分别为32和37个,D组染色体较少,为11个,且3D、4D和6D均没有WMC标记;定位于第1、2同源群的位点数较多,分别为22和18个,而第3、6同源群的最少,为6个。(3)共检测到与衰老相关性状的10个加性QTL。检测到衰老级别3个QTL—QGps.sdau-3B、QGps.sdau-4D、QGps.sdau-4A,总贡献率为40.21%;籽粒饱满度1个QTL—QGgf.sdau-2A,贡献率7.43%。在小麦中首次对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进行QTL作图。检测到叶绿素(CHL)含量的1个QTL—QChl.sdau-5D,贡献率为27.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2个QTL—QPod.sdau-1A和QPod.sdau-3A,贡献率分别为20.65%和13.5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1个QTL—QCat.sdau-4A,贡献率为18.44%;丙二醛(MDA)含量的2个QTL—QMda.sdau-3A和QMda.sdau-3B,贡献率分别为11.98%和9.9%。(4)在4A染色体上CAT活性的QCat.sdau和早衰级别的QGps.sdau存在连锁,且2个QTL的贡献率均较大。表明,CAT活性和早衰级别存在密切关系。另外,3A染色体上的POD活性的QPod.sdau和MDA含量的QMda.sdau也存在连锁,且其LOD峰值完全相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