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握将韩国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习者的“(?)”和“(?)”的习得过程。本文从中介语的角度来分析不同语言水平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的过程中的中介语发达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说明方案,并对教育策略提出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本论文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第1章,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必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总结概括前人在“(?)”和“(?)”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第2章,阐述了偏误和中介语的关系、第2语言习得的发达阶段以及“(?)”和“(?)”的意义和统辞功能等理论背景。并分析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读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使用的韩国语教材中对“(?)”和“(?)”的语法说明所存在的问题。第3章,对研究对象的选定标准和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法判断测试的构成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第4章的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下:首先在“(?)”和“(?)”的意义习得方面的准确度依次为“-(?)3(0.92)>-(?)2(0.90)>-(?)1(0.67)>-(?)3(0.51)>-(?)1(0.46)”。其中在表原因的“-(?)1”和表理由的“-(?)1”的习得方面,各个阶段的学习者都表现出较低的准确度。这是因为表原因的“-(?)1”和表理由的“-(?)1”的意义相近,因此容易出现误用偏误。此外,学习者在高级阶段仍没能习得表示时间关系的“-3”的意义功能,这是因为教材不曾提及此功能。在统辞方面,根据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主要呈现出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成正比例的渐进式发达模式和U字型发达模式。前分句的时制制约的习得呈现出和学习者语言能力成正比例的渐进式发达模式,学习者最终习得了这些制约。并且可以得知,学习者对于蕴含时态等语法要素的句子形态非常关注。句法制约和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制约的习得呈现出U字型发达模式。学习者在初级阶段能正确使用这些功能,但是到了中级阶段,在学习者在重新整合这些的语法规则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偏误,呈现出U字型的发达模式。第5章在第4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和“-(?)”的教育提出了建议。由于韩国语教材对“-(?)”和“-(?)”没有进行全面的说明,导致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此章对“-(?)”和“-(?)”的教材语法说明提出了建议。在指导策略方面,建议从先从简单的语法功能开始,由简到难,逐步深入,另外对“-(?)”和“-(?)”的使用上的制约的全面教授也非常必要。此外,还要按照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不同而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