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基化终产物及葡萄糖浓度的波动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uesen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导致肾脏并发症的起因,持续的高血糖能引起肾脏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因此,高血糖和AGE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DN的研究,多以动物整体模型为主,或AGEs或GLU单独损伤肾细胞较为常见,而高糖和AGEs联合损伤细胞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与此同时,血糖波动对DN患者危害性的认识在临床研究中也已引起重视,但对血糖波动造成DN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通过高糖和AGEs共同作用于肾细胞,并通过建立葡萄糖浓度波动细胞模型,在细胞水平研究高糖和AGEs及葡萄糖浓度波动对肾细胞的作用以及对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表达的影响,以探讨DN的发病机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实验研究。一:糖基化终产物和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株(Rat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RGMC)及小鼠原代肾细胞(Mouse Kidney Cell,MKC)的联合损伤作用;二:GLU浓度的波动对RGMC及MKC的损伤作用:三:GLU浓度的变化对RGMC表面RAGE表达的影响。 一:通过研究AGEs和高糖对RGMC及MKC的联合损伤作用,探讨DN的发病机理。把RGMC分为:正常组(Omg/mlAGEs+5.5mmol/LGLU)、2mg/mlAGEs组、12mg/mlAGEs组30mmol/LGLU组、2mg/mlAGEs+30mmol/LGLU组、12mg/mlAGEs+30mmol/LGLU组,培养24小时。将MKC接入24孔板,每组4复孔;单独损伤时,各组AGEs的终浓度分别为:0、2、4、5、10、20、25mg/ml,GLU的终浓度分别为:0、5、10、30、50、100、150mmol/L;联合损伤时,分组情况为:0、4、10、25mg/mlAGEs、5mg/mlAGEs+30mmol/LGLU、10mg/mlAGEs+30mmol/L组。结果发现,随着AGEs和高糖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肾细胞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泄漏率(量)不断升高,谷胱苷肽(GSH)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降低。且AGEs和高糖共存时能加剧对细胞的损伤。 二:通过不断改变RGMC和MKC培养基中的GLU浓度,模拟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动情况,研究GLU浓度的波动对肾细胞的影响,以探讨DN的发病机制。细胞分为正常组(培养基中GLU浓度为5mmol/L)、高糖组(30mmol/LGLU)、低糖组
其他文献
目的:1) 探讨细胞色素 P4501A1(CYP1A1)和 CYP1B1 在人髓母细胞瘤细胞系 UW228-3 细胞内的表达情况;2) 观察白藜芦醇对 CYP1A1和 CYP1B1 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简称 AhR)对这两个基因表达的影响;3) 研究在体情况下(in vivo),人髓母细胞瘤内 CYP1A1 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芳香烃受体的
现阶段,视力问题逐渐向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学龄前儿童出现了视力异常的现象,视力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视力的现状
忆阻器是继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一种新型电路元件。忆阻器的概念是由美国蔡少棠教授于1971年提出并命名的[1],2008年美国HP实验室制作出第一个实用的忆阻器模型。由于忆阻器在数据存储、神经网络模拟和电路设计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忆阻器出现不久便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忆阻器基本工作原理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Pt/TiO_(2-x)/TiO_2/TiO_(2+x)
本研究利用我室经过小麦花药培养、EMS诱变获得的耐盐性有明显差异的“一粒传”后代耐盐突变体RH8706-49和敏盐突变体RH8706-34为材料,对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前体基因(GS2)进行了
本试验采用近年来被公认的最有效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构建了猪源抗菌肽CecropinP1的酵母表达载体。主要试验工作如下:  首先研究了从猪小肠粘膜细胞
结核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结核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大大削弱了当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严峻的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开发。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抑菌剂,对细胞外繁殖期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效。一直以来,乙胺丁醇的作用机理被认为可能作用于阿拉伯糖基转移酶。聚阿拉伯糖基转移酶参与分枝杆菌细胞壁聚糖的生物合成,它将十异戊二烯磷酸-阿拉伯糖(Decaprenyl phosp
本论文对确定性量子克隆的实现进行研究,从确定性量子克隆的特点出发,研究设计可以实现多种量子克隆过程的多用途量子克隆机的方案。本论文先后提出几种多用途量子克隆机的实现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大鼠学习记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大鼠给予侧脑室注射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L-Arg组)或α7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