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世伦理对中国来说,完全是一个舶来品,但影响却很大。概括地说,普世伦理是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普世伦理是一种对话伦理、底线伦理、跨文化伦理和整合性伦理。普世伦理是全球化的产物,也只有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普世伦理才成为可能。对普世伦理虽然不乏反对之声,但是建立普世伦理是伦理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现代社会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一种途径。普世伦理作为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意味着伦理学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儒家文化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历史悠久、积蕴丰富、影响巨大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一,它可以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印度文化与佛教文化相并立。儒家仁学,也可以称为仁爱通和之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最具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普世伦理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儒家伦理强调仁爱之心、“四海之内皆兄弟”,视天下犹一家,人类只有具备了仁爱通和的情怀和意识,普世伦理的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忠恕之道”和中庸思想,也可为普世伦理提供有价值的理念。其中“和而不同”的原则不仅提出了一些人类共同的道德范畴,同时还指出了正确处理文化差别、道德差别的恰当方式。普世伦理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的伦理文化和道德原则,只有既可以彼此相通,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特殊性和整体的多样性、丰富性,才具有现实性和真正的普世性。 本论文从三大部分对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及路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第一部分,是对普世伦理的理论阐释。何谓普世伦理?孔·汉斯解释说:“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指超越一切现有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的宗教。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独裁的威胁,而个人或迟或早也会感到绝望。”简言之,普世伦理是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普世伦理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节人与自然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二是调整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三是调整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