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应用大剂量速尿的价值。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000年6月~2007年9月入住本院的56例成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诊断参考RIFLE标准。按RIFLE标准将ARF分为三期:Ⅰ期(有肾损伤危险)、Ⅱ期(肾损伤)和Ⅲ期(肾衰竭)。RIFLE分期标准见表1,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既往无肾病史:②排除肾前肾后性少尿及肝肾综合征;③排除本研究用药前12小时用过袢利尿药或渗透性利尿药者;④排除本研究用药前48小时袢利尿药用量>100mg(或等效利尿剂)者;⑤排除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2.分组:
2.1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大剂量速尿组为观察组(30例),常规剂量组为对照组(26例)。
2.2所有病人按照治疗后第一天的24h尿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尿量≥50ml/h[3]为非少尿组(n=18)(包括自发有尿或对利尿剂有反应),B组尿量<50ml/h为少尿组(n=37),其中一个病人因为在第一个24h内死亡被剔除。
2.3把所有入选病人按照RIFLE标准分为Ⅰ期(10人),Ⅱ期(25人),Ⅲ期三期(21人)。
3.方法:
3.1对两组患者进行APACHE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评分,并对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及APACHEⅡ评分等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3.2所有入选病例均在治疗原发病,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当营养的同时,通过积极液体复苏使中心静脉压(CVP)达到8~12mmHg,以保持充足血容量,若平均动脉压(MAP)仍低于65mmHg,则加用血管活性药物,恢复有效组织灌注。同时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若ScvO2<70%,补充浓缩红细胞,保证红细胞压积>30%[2]。对利尿无反应者有透析指征时应早期透析。
3.3观察组最初静脉推注速尿20~100mg,观察0.5~1小时左右,无效则依次加倍静推,直到尿量>0.5ml/kg/h,再用10~25mg/kg/d以0.5~30ml/h速度微泵静脉内维持直到尿量达到并稳定于>1.0ml/kg/h(按照患者的利尿反应减少或增加速度),患者病情稳定后缓慢减量至停用。若单次静推剂量达400mg尿量仍未达标准,有透析指征时应早期透析。本观察组单次速尿剂量最大在400mg,治疗开始后前三天平均用量为800~1000mg/d,其中最大一天用量为1250mg。
3.4对照组速尿20mg开始静推,无效则重复加倍给药,最大一次静推160mg,直到尿量>0.5ml/kg/h,再用1~10mg,/kg/d以0.5~30ml/h速度微泵静脉内维持直到尿量达到并稳定于>1.0ml/kg/h(按照患者的利尿反应减少或增加速度),患者病情稳定后缓慢减量至停用。若速尿无效透析应用如前。第一天用量在400-800mg之间。
4.观察指标:
4.1观察组及对照组尿量分别达到>0.5ml/kg/h和>1.0ml/kg/h的人数。
4.2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1d及治疗后3d每小时尿量(患者均己插入导尿管观察)。
4.3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3天后的非少尿型肾衰(尿量≥50ml/h)比例,需要进行透析或肾脏替代治疗的病人比例,肾功能恢复前进行透析治疗的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28d住院死亡率。
4.4A,B两组28d住院死亡率及入选治疗之前的APACHEⅡ评分。
4.5不同RIFLE分期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5.结果:
1.观察组尿量达到>0.5ml/kg/h和>1.0ml/kg/h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而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前3天平均每小时尿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尿量达到>1.0ml/kg/h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1)。
2.观察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非少尿型肾衰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过程中需要行血液净化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最终的d28死亡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截至第56天,A组6人死亡,B组20人死亡(p<0.05)。而比较两组入选治疗之前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里4人来自于对照组,其中1人28天死亡,14人来自观察组,截至第28天5人死亡(p>0.05)。
4.把所有入选病例按照RIFLE标准分为三期,ARFⅢ期患者的d28死亡率高于ARFⅠ期和ARF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经充分静脉补液,早期大剂量使用速尿能有效维持尿量,是缩短少尿期,向非少尿型转变,缩短治疗疗程的有效措施,并能降低透析的要求及时间。
2.对于早期的,患者病情较轻的ARF患者对肾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有改善作用,提倡使用。
3.对于病情严重者在充分静脉补液的基础上应用速尿也可缩短少尿期,降低透析的要求,但对于预后改变无意义。
4.我们发现大剂量速尿应用虽有不少副作用,但在积极监测治疗下,均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