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科研与生产各项领域之中。但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于无菌环境的要求严格,造成成本造价高,成为限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以及推广与普及的瓶颈,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提升。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无菌培养的观念,舍去高压灭菌和超净工作台,在脱离无菌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操作。本试验以山丹丹种球为材料,通过筛选抑菌剂,获得合适种类和浓度抑菌剂,进行山丹丹开放式组培初探,优化增殖生根培养基,获得最佳增殖生根抑菌剂添加浓度等,并检测开放式山丹丹增殖苗生理生化指标,以期完善山丹丹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体系,降低组培成本。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自然落菌和人工接菌试验确定不同抑菌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次氯酸钠和H2O2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确定抑菌有效浓度次氯酸钠为0.01%-0.05%之间,代森锰锌和H2O2有效抑菌浓度为0.05%-0.1%之间,但H2O2性质不稳定,当浓度大于0.1%时培养基内出现大量气泡,导致培养基不凝固。2.通过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代森锰锌对接种器具消毒,并与传统灼烧灭菌的接种器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浓度越高污染越小,并且次氯酸钠浓度在0.8%时与传统消毒污染率差异不显著,污染率只有3.78%;相比之下代森锰锌的效果较差,在1%浓度下代森锰锌污染率仍有9.75%。因此,选用0.8%浓度的次氯酸钠进行山丹丹组培接种器具消毒。3.分别利用次氯酸钠和代森锰锌对山丹丹外植体消毒,结果表明:采用低浓度处理可降低褐化率,高浓度消毒能降低污染率,综合考虑污染率、褐化率和成活率,选择添加0.01%的培养基,外植体经1%次氯酸钠消毒20min。4.通过对山丹丹增殖和生根培养基最佳次氯酸钠添加浓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浓度为0.013%时,增值系数最高,低次氯酸钠浓度下增殖污染率显著高于高浓度次氯酸钠;当次氯酸钠浓度为0.016%时,生根率最高,次氯酸钠浓度过高不利于山丹丹不定根的生长,并且对生根数和根长都有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各培养指标,选择0.014%浓度的次氯酸钠做为山丹丹增殖和生根培养培养基抑菌剂最为合适。5.通过对传统灭菌污染的组培苗进行挽救,结果表明:浸泡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但高浓度的次氯酸钠对外植体的毒害作用严重,导致成活率低。低浓度,长时间浸泡可有效减少污染,增加污染组培苗成活率,浸泡5-10min,接种到添加0.4%次氯酸钠的培养基上,可挽救将近60%的污染组培苗,将污染造成损失降低。6.通过山丹丹传统和开放式增殖培养组培苗为材料,对比两种组培方式对山丹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氯酸钠的加入对植株产生胁迫作用,为了适应逆境,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并调节渗透压,适应外界胁迫,不定芽接入培养基初期,未适应新环境,消耗自身可溶糖,进行生长分化,长势恢复后开始吸收培养基提供的营养物质,不定芽内可溶糖开始积累回升。(2)开放式培养初期,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原因可能是为适应添加次氯酸钠的环境,被组培苗消耗,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活动;也可能是次氯酸钠加速了可溶性蛋白的分解,导致氨基酸积累,合成收到阻碍。(3)开放式组织培养由于次氯酸钠的加入,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对POD酶和SOD酶产生应激作用,并大量合成,第4天后SOD酶活性降低,可能和不定芽的生长有关,标注着增值阶段的开始;产生大量POD酶,加强组织愈合作用,在4-8天时开始为芽的诱导做储备,POD酶开始下降;在不定芽开始生长时,POD酶活性开始升高,说明POD酶与不定芽的生长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