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成熟的金融体制一直在世界范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而货币制度是金融体制的核心所在,所以想要了解美国的金融体制如何走向成熟,就必须要对其货币历史的发展情况加以了解。在西方的文献中,由弗里德曼主笔的《美国货币史》是货币方面的一部巅峰之作,但其研究只能追溯到1867年,对之前美国货币特别是银行券的情况并没有进行详尽的研究。本文则尝试填补这片“空白区”,从美国南北战争前期(1830~1860年)联邦以及各州银行券的发行和治理情况入手,对这段时期的代币情况进行细节性的梳理研究。本文使用了经济史特有的历史分析法,通过对通史型的美国经济史以及这段时期的货币金融专著进行前后贯通的章节筛选和重新归纳,利用历史数据的连贯性和客观性,较好的还原了当时美国货币的发行情况和治理情况。由于承担央行职责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参与货币和经济的管制,所以货币的发行和治理在政策层面有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较为复杂的美国国内货币局势。这篇文章首先从银行券的定义开始分析,而后研究形成银行券冗杂的三方面历史背景,着重细节化探究银行券的发行时间、流通范围、发行数量等关键特征。接着以因导果地剖析银行券的治理问题,利用三段论的分析思路,将美国银行券治理的原因、措施以及成效由宏观到微观、由联邦(州)政府到银行自身的视角展现出来。沿着这个研究思路,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美国当时货币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政策目的,从而也能从客观上了解货币治理的需求和手段。最后,给出研究的历史启示和政策建议,以古鉴今,助力我国经济发展。通过研究1830~1860年美国银行券的发行和治理,可以得到有效的美国货币历史信息,并能前后贯通的理解美国货币史的发展,为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发展历程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历史资料。本文补充了以往研究中在货币史研究中的缺漏,为了解他国货币金融历史发展全貌的提供了有效途径。当下我国正处在金融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这篇“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探索性文章,或许能为我国货币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一条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