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东北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中国整体粮食安全影响重大。而在奉系军阀统治的20世纪20年代,东北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经济,虽然客观上对农业商品化和城市经济生活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未能最终导致农民的富裕和城乡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但此时期大量的土地开发,以大豆为代表的粮食商品化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引进,代表了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时代特色。论文详细梳理了在奉张统治的历史背景下,东北农业的发展的状况。即土地大量开发,农村阶级关系与地租状况,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等。其中土地的开发包括对国有荒地的大片处理,军阀、官僚购买占有土地开发,此期开始出现的以民族资本为主的农林、水田等各种形式的农业开垦公司,在东北土地开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在东北农村大量存在着雇佣关系,所以农村的地租是实现剥削的主要形式。为适合当地气候特征,玉米、大豆、高粱是东北生产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经济区域化、专业化加速发展,尤其是大豆与世界市场的结合,使得大豆需求量激增,促使东北土地开发的速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农业生产技术大量引进和推广,包括耕作方法、农具、农作物和畜牧业品种等等的改良和化肥的应用都促进了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近代东北农业的发展,这不仅对认识整个东北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调节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积极引导、支持畜牧业、渔业、食品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