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细胞和多种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缺乏症病人的诊断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705664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alonyl Coenzyme A decarboxylase, MCD)缺乏症(OMIM 248360)是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亦称丙二酸尿症(malonic aciduria)。1984年Brown首报了该疾病,1999年K.A.Sacksteder, D.R.FitzPatrick, Jim Gao三人分别克隆了导致MCD缺乏症的MLYCD基因,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报导32例病例包括23种不同的基因突变(见附表1),其临床表现多变:常见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儿童早期智障,发育迟缓,癫痫,张力减退,脑部器质性病变;腹泻,呕吐,肥厚型心肌病等,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其他少见症状有身材矮小,嗜睡,厌食,胃肠炎,听力障碍,面容畸形等。实验室检查常见尿有机酸代谢异常(如丙二酰尿,甲基丙二酰尿),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乳酸血症等。国内暂无该疾病的研究报导。目的:运用细胞和多种分子遗传学方法对1例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CD)缺乏症患者及其家系进行研究,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遗传咨询,为临床上MCD缺乏患者的基因诊断提供指导。方法:①对患者行尿有机酸代谢筛查;②对患者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③对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和患者皮肤gDNA的MLYCD基因的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行PCR扩增并测序;④对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和患者皮肤cDNA的MLYCD基因行PCR扩增并测序;⑤对患者外周血gDNA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基因芯片检测;⑥对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gDNA的MLYCD基因行MLPA检测;⑦对50个无关个体的外周血gDNA针对发现的MLYCD基因的新错义突变位点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1、患者尿有机酸代谢筛查结果:09年8月24日发现尿丙二酸增高;09年9月24日复查示尿丙二酸更增高,甲基丙二酸轻度增高;2、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带、高分辨核型发现550-850条带阶段无异常。3、gDNA的MLYCD基因测序,患者存在c.920T>G(p. Leu307Arg)杂合错义突变,父亲存在杂合错义突变c.920T>G(p. Leu307Arg)和杂合同义SNP(c.732G>A;p. ser266ser),母亲存在杂合错义SNP(c.776G> C;p. Gly259A1a);4、cDNA的MLYCD基因测序,患者存在纯合父源错义突变c.920T>G(p. Leu307Arg),母亲存在纯合错义SNP(c.776G>C;p. Gly259Ala),父亲存在杂合错义突变c.920T>G(p. Leu307Arg)和杂合同义SNP(c.732G>A;p. ser266ser);5、基因芯片显示患者没有微缺失微重复异常;6、MLPA技术示患者及母亲gDNA的MLYCD基因皆存在Exonl杂合缺失,父亲正常。7、新错义突变在50个无关个体中未有发现。且通过与其他物种行序列同源比对(包括人,猩猩,牛,大鼠,小鼠),发现该错义突变位点皆为保守T。结论:1.患者父源MLYCD基因存在c.920T>G(p. Leu307Arg),为文献未报导的新突变,该新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皆保守。2.患者母源MLYCD基因存在Exon 1缺失,且该链MLYCD基因不表达。3.确诊患者为MLYCD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缺乏症。其父母确诊为MCD杂合子,再生育时必须行产前诊断。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无囊膜的DNA病毒。PPV病毒感染能够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造成母猪流产、胎儿畸形、木乃伊化及死亡等,给我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