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大量用于房屋建筑及道路建设中,导致自然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是废旧建筑物的老化拆除,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无适当处理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低,变形能力较差的缺点,限制了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克服了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缺点,拓宽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目前我国对于型钢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先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2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模型,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均存在部分差异,但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所建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模型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可行,模拟结果可用于数据分析。本文对14个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试件模拟过程中,通过改变再生骨料取代率,试件剪跨比、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型钢强度6个影响参数,探究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性能、强度衰减、耗能性能等力学指标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较小,随着取代率的增加,抗震性能小幅的减弱,取代率为100%的与取代率为0的相比,最大水平承载力下降了10%左右;剪跨比、轴压比、体积配箍率以及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影响都很大,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试件的延性变大,剪跨比为3.25的与剪跨比为1.46的相比,延性增加30%,抗震性能较好;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耗能能力减弱,并且强度衰减加快,轴压比为0.8的与轴压比为0.4的相比,循环次数减少了7次,因此较小轴压比可以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抵抗地震的能力;随着体积配箍率的增加,可以加强钢筋对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延性位移增大,耗能能力变强,配箍率为1.97%的与配箍率为1.09%的相比,极限耗能能力提升了 20%,有效的改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能力;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升,水平极限承载能力增强,柱子的刚度变大,脆性增加,强度等级为60MP的与40MP的相比,延性降低10%,耗能能力减弱,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减弱;随着型钢强度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水平承载能力有所增加,但延性位移减小,Q235等级试件与Q390等级试件相比,延性降低20%,抗震性能变差。综上所述,剪跨比和轴压比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为了满足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需要,剪跨比应当大于2,轴压比宜小于0.6,再生混凝土强度和型钢强度在保证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较低强度等级的材料更有利于增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本文在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模拟抗震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四线型恢复力模型,并推导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特征点的计算方法,提出针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刚度退化规律,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弹塑性动力反应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