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83镁合金晶间变形协调行为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晶材料的变形可以分为宏观、晶内及晶间变形三个尺度。宏观尺度的力学行为总体上可以看作单个晶粒变形行为的集中表现。镁合金晶内变形模式主要借鉴于镁单晶的变形行为,参考单晶的滑移及孪生所对应的临界剪切应力(CRSS)值,被广泛认可的是CRSS原则及Schmid应力因子准则。但对于多晶体材料而言,晶间变形协调性不可忽视。特别针对密排六方结构、滑移系较少、对晶粒取向强烈依赖的镁合金。本论文重点关注镁合金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间的交互作用、充分考虑晶间变形协调性,将宏观的应力应变表现与晶内的滑移、孪生及晶间关系建立起联系,探寻高塑韧性镁合金的关键材料特征。本文采用Mg-8%Gd-3%Y(wt.%)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拉伸、EBSD(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以及 VPSC(Visco-Plastic Self Consistent,粘塑性自洽有限元)模拟等技术,跟踪分析了合金在室温单向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晶内变形行为,主要探究晶粒取向对于晶内变形行为的影响。定量表征合金变形过程中的晶间变形行为,重点探究晶粒取向和晶间取向差对于晶间变形行为的影响。拟通过建立微观组织特征因子与力学行为的定量分析数据,探寻高塑性镁合金材料的关键组织特征因子。取得了如下结论:针对晶内变形行为,Mg-8%Gd-3%Y合金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参与协调变形的主要变形模式为基面滑移,柱面滑移,锥面<c+a>滑移和{10-12}拉伸孪生。其中,基面滑移的开动比例最高,在变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变形过程中,局部应变在晶粒尺度的分布不均匀,这种局部应变各向异性在变形初期最为明显,随着宏观应变量的增大,局部应变各向异性减弱。Schmid因子与晶内应变的关系较为离散,表明多晶材料的晶粒取向对局部应变的影响不显著,需要考虑晶间协调因素。原位跟踪及分析了 Mg-8%Gd-3%Y合金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晶间变形行为,统计了约400个晶粒,444组晶界。结果显示超过80%的晶界两侧,呈现滑移迹线穿过晶界的现象,分别有基面-基面滑移传递,基面-非基面、基面-孪生。其中94%为基面-基面滑移传递类型,在变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晶粒取向与晶间取向差对于基面滑移穿过晶界的现象有显著的影响。当晶粒取向有利于基面滑移开动时,更容易发生基面滑移穿过晶界的现象;当晶间取向差角较小,且取向差旋转轴接近于[0001]轴时,更容易发生基面滑移穿过晶界的现象。在变形过程中,晶界附近的局部应变贡献比晶内的局部应变更大。晶界附近的应变协调受到晶界两侧晶粒取向和两侧晶粒滑移系几何协调性的影响。基于定量分析的数据,提出了应变协调性因子mk值的评价方法:mk=max(ka × mab’ × kb)其中,ka和kb为晶界两侧晶粒的Schmid因子,mab,为晶界两侧晶粒滑移系的几何协调性因子。采用应变协调性因子mk值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晶粒取向(ka,kb)和晶界两侧晶粒协调性(mab’)的影响。实验上,mk值与晶界附近的局部应变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将mk值应用于预测材料单向拉伸变形条件下的延伸率时发现,材料的平均mk值相较于平均Schmid因子和平均m’值,与单向拉伸变形条件下的延伸率具有更好的线性关系。从材料设计的角度考虑,提高材料的平均mk值,能够获得延伸率更好的合金材料。
其他文献
压水堆棒束燃料组件定位格架采用交混翼片,可促进子通道之间质能交换,强化燃料棒与冷却剂之间换热,同时导致组件压降增大。故定位格架下游子通道内部的二次流强度和湍流强度、子通道之间的横向流动交混和横向湍流交混以及子通道压降是评价格架性能的重要标准。在子通道分析中亟需对格架下游子通道横向流动交混、湍流交混及压降特性的精确描述。但是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程序不能准确模拟格架下游的流动和子通道交混,棒束试验也因测
研究目的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且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最主要的间质细胞成分,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近年来CAFs的异质性在肿瘤中得以证实,但在胃癌中研究较少。肠型及弥漫型是两种预后意义不同的胃癌类型,其相应CAFs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BLB)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细菌病害,由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常间歇性和区域性爆发成灾,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着粮食安全生产。Xoo可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其中包括胞外多糖、胞外酶类、Ⅲ型效应子(T3SS-secreted effector,T3SE)、生物膜和群
目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ral Mucosal Melanoma,OMM)是口腔颌面部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类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20-25%。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系统的OMM遗传学特征研究相对匮乏,这严重制约了个体化治疗在OMM患者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计划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描绘OMM的基因组图谱并揭示与患者预后或治疗相关的遗传学事件,从而推动精准医疗在OM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plumbagin(PL)对肝细胞癌(HCC)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SIVA在PL抑制HC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分析SIVA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1.采用CCK-8、Ed U、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L对HCC细胞增殖的影响;PI单染检测PL对HCC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Western-bolt法检测PL对HCC细胞
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五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尽管近年来早期检测和治疗方面的技术进步已经部分地改善了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但是由于转移和复发的频率较高,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提高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
在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海洋工程等领域,很多实际问题最终可以抽象为材料界面迁移条件下的土体、水以及结构物三者耦合作用问题。例如,海洋工程中钻井平台常采用一种纺锤形的桩靴基础形式(又称为Spudcan),为了保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需要贯入土体达三倍以上直径的深度,在其持续贯入过程中土体和桩靴两种不同材料的界面发生迁移,界面上的物理力学特性也发生动态变化,并且伴随着复杂的土、水相互作用。与之类似的
由于深海平台成本昂贵、工作环境恶劣,为保证平台安全性,通常需对其进行模型实验。而采用常规模型实验方法和缩尺比进行缩尺模拟后,深水系统模型尺度仍然远超实验水池尺度。因而研究人员提出混合模型实验方法,以突破水池尺度限制,实现深海浮式平台系统的模型实验。经典的混合模型实验流程包括截断设计、模型实验、数值重构与外推三个步骤,其有效性虽已经被国内外学者验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无法限制截断前后垂向力与预
目的:(1)检测miR-433在35对配对结直肠癌与正常粘膜上皮组织及9株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2)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433对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克隆形成、皮下成瘤、迁移、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探讨miR-433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靶点。(4)研究miR-433上游的调控机制。(5)研究miR-433对下游细胞周期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1)qRT-P
自由面Green函数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中线性势流理论的基本要素。本文只考虑三维定常移动兴波Green函数和三维无航速频域Green函数。众所周知,利用自由面Green函数,三维无界流域中流场的求解问题可被简化为求解有限的浮体表面处流场的二维问题,简化的代价便是Green函数的形式较为复杂,此时流场计算的主要困难在于Green函数的实用计算。船舶在无限深广的静水域中匀速直线航行所兴起的船行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