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以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43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以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43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SSI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2014年本院骨科手术病人共14300例,发生感染者576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03%。其中I类切口感染率为2.42%,II类切口感染率7.20%,III切口感染率为14.85%,截肢术感染率最高22.67%(102/576例)。感染病例中5年累计检出各类病原菌为61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为357株(58.05%),革兰氏阳性菌株为235株(38.21%),真菌株为23株(3.74%)。前3位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手术部位感染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类型、麻醉类型、术后是否使用负压引流、住院时间、手术种类、基础疾病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有明显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是否使用负压引流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我院骨科切口感染率整体较高,在骨科感染中居首位,且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针对病原学类型分布做针对性预防感染准备,并对各个环节存在的感染因素进行有效监测,尽可能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可溶性鸡Ⅱ型胶原蛋白(SCCⅡ)的物理化学特性。方法用光谱法测定吸收峰和等电点,HPLC法检测氨基酸组成,乌氏黏度计测定不同条件下溶液的增比黏度。用SDS-PAGE测定相对
晚清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教育观,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女子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历史。但由于其产生的特殊历史环境,其开办之初即遭受重重阻力
作为新课程改革教学精神表征的生成性教学,随新课改的推进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研究与实验。然而,在生成性教学引领教学改革基本方向的同时,其自身逐步滋生技术主义倾向
把课堂教学看作传递知识的场域和实践,这种教学理解观发端于近代工业化时期并延续至今,对知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这一教学理
对 38CrMoAlA钢分别经激光淬火、气体氮化、氮化 激光淬火复合处理及激光淬火 氮化复合处理的硬化层深度及其表面硬度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试验条件下 ,激光淬火
以苯乙炔为反应底物,三溴化金(Au Br3)为催化剂,1-氯甲基-4-氟-1,4-重氮化二环[2.2.2]辛烷双(四氟硼酸盐)(selectflour)为氧化剂,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为碱,乙腈为溶剂,在
认为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对这些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一个重
1一般资料患者,女,59岁。因腹胀、乏力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5月入院治疗。入院查体:腹部膨隆明显,肝区叩痛,液波震颤(+)、移动性浊音(+),二尖瓣、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