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模拟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bo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性能感知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理论方法、实验室试验、模型分析和结构健康监测。然而,大型复杂结构的理解往往难以通过理论方法实现,实验室试验较难实现实际结构在真实服役环境下的行为把握,模型分析存在模拟精度和分析误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难点,结构健康监测通过实测结构响应,直接、真实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工作性能。但有限的测点数量和位置限制响应获取的完备性,以及结构关键部位细节信息的掌握。同时结构多尺度模型能充分获取结构各类型响应信息,全面把握结构整体和局部性能。为此有必要利用结构健康监测和多尺度模型的优势,展开基于监测数据和多尺度模拟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研究。本文首先在多尺度模型方面对混合尺度界面耦合方法、多尺度模型修正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结构修正后模型进行结构性能感知;另一方面,基于监测数据对实测响应分离方法进行研究,并基于此对结构构件状态感知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考虑简化应力分布降低结构多尺度模型计算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的混合尺度耦合方法。给出应力分布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考虑计算模型主体边界处的局部效应,提出基于计算模型中间截面节点响应和坐标值的映射关系确定方法;以可决系数作为拟合优度指标,通过迭代更新实现映射关系优化,给出精细化的应力分布模式;与考虑界面维度和高维单元类型的单元形函数结合,实现不同维单元的界面耦合;通过构件和结构层级的数值仿真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用于结构性能感知的基准有限元模型,应具备准确反映结构整体尺度和局部尺度多类型响应信息的能力,为此提出基于多目标多因素的结构多尺度模型修正方法。基于正交试验和联合假设检验,给出修正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法,实现针对不同结构响应的显著性修正参数的客观评价;以结构多类型响应为修正目标,基于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建立各修正目标与其显著性修正参数间的近似替代模型,实现响应模拟值的获取;计算响应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函数,构造反映结构整体和局部特性的多级子目标,并限定修正参数取值范围,将多尺度模型修正问题等效为带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NSGA-Ⅱ算法确定修正参数最优解,获得用于结构性能感知的修正模型。以华伦式桁架多尺度模型修正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结合结构实际运营荷载模拟,给出基于多尺度修正模型的结构性能感知方法,并以珠海大剧院实际工程为例,展开大贝壳结构性能感知研究。考虑大贝壳结构应力测点布置,对其相关部分建立局部精细化模型,结构其余部分建立宏观简化模型;针对结构构件所用箱型截面尺寸不同,分别确定相应的精细化应力分布模式,实现宏观与细观模型的界面耦合,完成大贝壳初始多尺度模型的建立。以结构频率和应力分别作为整体和局部尺度修正目标,修正大贝壳初始模型得到结构多尺度修正模型;基于此,结合实际荷载工况感知未布置测点位置的响应,实现结构各类型响应的完备获取;并考虑结构运营期的可变环境荷载作用,针对不同风速、风向和温度作用,感知结构受力状态和应力水平的变化。
  为理解不同荷载作用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提出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结构实测响应分离方法。根据结构受多源激励时实测响应表现出的多时间尺度特性,确定缓变温度响应和瞬变荷载响应分量的界限频率;利用各响应分量函数的估计带宽,建立基于估计带宽之和的约束变分模型;结合交替方向乘子法,实现各响应分量函数的同步求解,并得到约束变分模型最小化时的最优解,完成结构缓变温度响应和瞬变荷载响应分量的同步、非线性分离;以分离台风作用下的大贝壳结构实测应力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有效识别结构早期劣化和局部小损伤,明确温度作用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基于实测应力响应分离的结构构件状态感知方法。推导给出基于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外激励函数的应变响应表达,进而得到结构任意两测点应变互相关函数的表达式;选定任一应变测点为参考点,计算其余测点应变与参考点应变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并以其绝对幅值构造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考虑应力、应变监测数据间的固定模数关系,以及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仅与结构固有特性相关的特点,结合拉依达准则,提出基于应力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残差的构件状态感知指标;基于大贝壳实测应力中由瞬变风荷载引起的应力分量,感知运营期结构构件状态变化,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大贝壳原始实测应力,明确温度作用对构件状态感知结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Yb3+敏化R3+(Er3+,Pr3+,Ho3+)在重金属氧化物玻璃中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及其敏化过程和效果。论文第一章首先简要地概述了上转换发光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玻璃基质中Yb3+敏化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研究现状和理论研究基础,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论文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Bi2O3-GeO2-Na2O玻璃系统中Yb3+离子浓度和玻璃成分对Yb3+敏化Er3+上转换发光性质影响,结
近年来一种不寻常的类钙钛矿结构的材料CaCu3Ti4O12(简写为CCTO)由于其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对这种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上。但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在制备粉体原料时,存在粉体颗粒大、成分不均匀、烧结温度高等特点。以这种粉体原料为基础所烧结的陶瓷的晶粒大小不均匀、致密度低及重复性差,导致介电陶瓷材料的成品率低下,性能差。而溶胶-凝胶液相法制备的超
学位
学位
数字图像水印技术是信息隐藏的一个分支,它利用人眼视觉冗余,将标志信息作为水印嵌入到被保护图像之中,是数字图像版权保护的一个新兴方法,也是数字产品版权保护领域中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己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改进了三种基于小波变换域的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第一种水印算法是首先从原始彩色图像中提取出蓝色分量,对其进行三级离散小波分解,提取低频分量,然后将预处理过的水印信息嵌入进去,最后将已
学位
本文对掺Er重金属氧化物光纤放大器基质材料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稀土离子掺杂激光玻璃的理论基础和稀土掺杂光纤放大器及基质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和目的。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玻璃样品的制备、玻璃样品各种性质的测试和光谱理论计算,主要包括Judd-Ofelt理论(J-O)、McCumber理论以及无辐射跃迁理论。第三章介绍了Er3+单掺Bi2O
学位
本文对掺铒碲酸盐玻璃光纤的光谱性质及其放大器特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以及波分复用系统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究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论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其中包括Judd-Ofelt理论、McCumber理论、无辐射跃迁机理。第三章研究了在Er3+单掺和Er3+/Yb3+共掺TeO2—ZnO—La2O3玻璃中引入Ce3+离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第四章研究了
学位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掺杂在SiO2玻璃中的Bi离子在1.14 μm为发光中心的荧光半高宽达200 nm。在GeO2基质中,Bi离子的发光中心带红移至1.3 μm。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拥有最宽近红外发射的金属离子掺杂玻璃。但是在这些玻璃中Bi离子的放光机理还不清楚。本论文研究了Bi掺杂的超宽带发光的不同基质玻璃,并对Bi离子以何种价态产生的超宽带发光做了初步的探索。本论文第一章绪论中概述了光纤放大器的
学位
负折射率材料是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人工合成材料。电磁波在这种介质中传播时将显现出与通常介质不同的各种逆向或反向效应,如负折射效应、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仑科夫辐射等等。负折射率材料的发现是当前物理与电磁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由于负折射率材料的应用需要以电磁波的理论为基础,而负折射率材料现在还基本上处于初期研究的阶段,所以尽快地了解电磁波在各种负折射率波导中的传输特性,能够对负折射率材料
传统化学还原沉淀法去除Cr(VI)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去除效果好和铬泥可回收等优点,但存在酸用量大、沉渣多且不易沉降、还原剂过量投加和终点pH控制要求高等难题,文中围绕上述问题,并结合固体废物粉煤灰(FA)在水处理中应用问题开展相关工作。在对FA中元素浸出的影响因素和浸出特性研究基础上,以FA为原料制备多种类型的粉煤灰浸提液(FAEm),进行其强化NaBH4除Cr(VI)效能和机制研究。通过N
学位
可饮用的淡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短缺问题。海水(苦咸水)淡化正在成为获取淡水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在运行的海水淡化方式如热法和膜法处理过程中存在着消耗化石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问题。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绿色能源,可以为海水淡化提供新型的能量支撑。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作为直接利用太阳能得到蒸馏净水的技术,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以界面加热为基础的太阳能蒸发海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