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原子在金刚石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6305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方法来消除晶界处的非晶碳相和缺陷,从而改善金刚石薄膜的质量。通过在金刚石薄膜沉积过程中掺杂其他元素来构建纳米金刚石复合结构,使碳原子迁移扩散充分。最终改变超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来控制其宏观性能。采用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研究了M–C原子在清洁金刚石(001)表面和氢终止金刚石(001)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首先,考查了单原子M在清洁金刚石(001)表面的吸附和迁移。然后,考查了1C1M二粒子岛和2C1M三粒子岛在清洁金刚石(001)表面的构型演变来研究M元素添加的作用。最后,考查了单个Nb原子在不同程度去氢氢终止金刚石表面的吸附和迁移来研究氢空位的数目和位置对Nb原子在金刚石表面的吸附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1)对V、Nb、Ta、Se、Ge、Al、As几种元素在清洁金刚石表面与C原子组成1C1M岛的研究中发现,Nb和Se更适合做掺杂元素,因为1C1M二粒子岛由BRC构型演变到C–CL/M–OP和M–CL/C–OP构型的构型演变激活能小而且接近,说明M和C原子一样容易吸附在金刚石表面和迁移扩散。  (2)第五副族元素单粒子在清洁金刚石表面的六个高对称位的吸附势能面趋势相同,说明迁移路线一样。V、Nb、Ta在各点的吸附能依次递增,说明迁移扩散越来越困难。Se单原子在金刚石(001)表面吸附能较小,吸附能之间的差值较小,说明单个Se原子在金刚石表面迁移扩散容易。而且相比于C原子,V、Se原子更容易在金刚石表面脱附和迁移扩散。并且趋向于扩散到金刚石晶粒外形成界面替代sp2键和缺陷,稳定金刚石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薄膜的质量。  (3)对于1C1M二粒子岛在清洁金刚石表面的研究中发现,C原子的迁移扩散是通过BRC构型演变到 M–CL/C–OP构型实现的。发现Se原子有助于C原子在金刚石表面沿着二聚体链的迁移扩散。  (4)对于2C1M三粒子岛在清洁金刚石表面的研究中发现,Nb和Se原子的添加促进了二聚体中碳原子沿着二聚体链的迁移扩散。  (5)对于单个Nb原子在氢终止表面的研究中发现,Nb原子在单层氢终止表面是物理吸附,Nb原子在去氢氢终止金刚石表面的吸附能和迁移激活比在清洁金刚石表面的低,说明有H的存在下促进了Nb原子的迁移扩散。随着去氢的个数增加总体吸附能增加,说明氢脱附产生的碳空位越多, Nb原子在活性碳空位周围的区域吸附越牢固。证明氢的存在对Nb原子在金刚石表面的吸附起到很大的作用。  (6)通过控制氢脱附产生的活性C空位的数目和位置,可以控制Nb原子的迁移扩散方向,使其沿着二聚体链的迁移扩散容易。而且Nb原子会由氢吸附的区域向氢脱附的区域迁移。实现Nb在金刚石表面的选择性生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了M粒子在清洁金刚石表面和不同程度氢终止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了解了1C1M二粒子岛和2C1M三粒子岛的构型演变规律,从微观原子层面上研究了M原子的添加对C原子迁移扩散的影响。得出制备UNCD时Se元素适合做掺杂元素,在有氢气的情况下,氢空位的个数和位置对Nb原子的吸附和迁移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油气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永新地区断块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和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研究区的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特征、油气运移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
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一带地层的划分较粗糙,未划分出(正式或非正式)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现有地层单元划分只到系甚至跨系,且缺乏时代归属依据。由于较强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
学位
澄城县位于关中盆地东北部,地形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安全,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澄城县的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了川东北有史以来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普光特大型气田。普光特大气田的主力层
三叉杆滑移型万向联轴器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良特征的新一代等角速万向联轴器,其主要用于汽车传动系统,三叉杆滑移型万向联轴器在摩擦润滑方面的欠缺导致其在达到汽车设计里程前
在现代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更是只重视教师的教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这使得教学方法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精度与资源经济效益这一长期存在的矛盾,在资源-经济时代显得更为尖锐。为适应资源-经济时代发展要求,在勘探工程低投入的情况下,选取或开发更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