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西医部分和中医部分。西医部分主要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两方面介绍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中医部分讨论国内中医学对脓毒症的研究成果。文中分为两个部分:1.传统中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包括采用传统中医方法脓毒症进行辨证论治;2.从现代中医学观点讨论脓毒症的治疗,包括结合中医药现代药理学机制单方单药治疗脓毒症,及从脓毒症的某一个阶段出发辨证论治和从整体出发探讨系统的辩证论治规律。临床研究部分,从下面四个部分详述: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2007年2月-2009年3月急诊科、ICU科、呼吸科、肾病科等相关科室的86例脓毒症病人的临床特征的分析,旨在探讨脓毒症中医证候的主要分布特点、中医辨治规律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运用中医学理论,及时有效地对脓毒症进行辨证施治。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条件的86例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将《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等书中的症状与临床相结合,编制成调查表,包括症状、舌脉等中医四诊信息,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等基本情况,并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证型的归纳和确定。将所收集的病例输入数据库,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从脓毒症病人发病情况的分析看:(1)随着年龄的增长,脓毒症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加,说明年龄是预测脓毒血症和严重脓毒血症发生及死亡最有效的危险因素之一;(2)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最高,说明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与脓毒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不高,但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的比例较高;(3)出现凝血异常病人比例高,说明脓毒症病人凝血系统的异常发生率高;(4)患者年龄与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较高,年龄越大,APACHEⅡ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2.从中医证候特征看,腑实证、血瘀证、阴虚证为脓毒症常见的临床证型。(1)腑实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呈高热,伴恶寒、寒战,口干口苦,咳嗽,咳黄黏痰,腹胀腹痛,大便干结,舌红或红绛,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2)血瘀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咳嗽,身有疼痛,刺痛,夜间加重,皮下瘀斑,舌暗红或紫暗,舌有瘀斑,脉涩、脉弦或脉细,呕血、便血等症状,同时伴有凝血功能的异常。(3)阴虚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咳痰少而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面色无华,舌红而干,少苔或剥苔,脉细数。3.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医证候与疾病严重程度的APACHEⅡ分值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结论腑实证、血瘀证、阴虚证为脓毒症常见的临床证型,且各证候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错。中医证候与疾病严重程度的APACHEⅡ分值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