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为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的148例新生儿,根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孕母围产期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早产儿与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异同点,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结果:(1)发病一般情况: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包括:早产儿PM中男婴多见,发病日龄更早,住院天数更长;母亲年龄>30岁,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及胎膜早破发生率较足月儿PM高;合并败血症的发生率较足月儿PM高。(2)新生儿PM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以发热(100例,67.6%),精神及反应差(91例,61.5%),肌张力减低(78例,52.7%),皮肤颜色改变(74例,50%),进乳差(60例,40.5%)为主要表现。早产儿PM皮肤颜色改变、气促、呼吸暂停及肌张力减低较足月儿多见,足月儿PM发热、惊厥较早产儿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升高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血小板水平较足月儿低,足月儿组CRP水平较早产儿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SF白细胞水平升高及葡萄糖水平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CSF蛋白水平比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脑脊液培养总阳性率为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总阳性率为4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儿头部MRI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彩超检查提示早产儿组脑出血更多见,足月儿组软脑膜回声增强更多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脑脊液白细胞、蛋白质显著增高、葡萄糖显著降低者更易发生合并症。结论:(1)早产儿PM的临床表现以皮肤颜色改变、气促、呼吸暂停及肌张力减低较多见,足月儿PM以发热、惊厥较多见。(2)早产儿发生PM时CRP增高不明显,血小板数量低于足月儿PM。(3)新生儿PM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早产儿PM脑脊液蛋白质水平较足月儿PM高。(4)脑脊液白细胞、蛋白质显著增高、葡萄糖显著降低者更易发生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