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城市碳排放占据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作为高碳排放国家之一,我国积极建设低碳城市,先后设立了三批共81个低碳试点城市,但很多试点城市建设进程缓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把握各个阶段的特征和重点可以提高低碳城市建设的效率。成熟度评价可以帮助认识低碳城市建设各阶段的特征,并为各阶段提出提升路径。因此,系统地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有助于提升低碳措施的针对性,减少碳排放,实现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整体提升。本研究首先总结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研究的相关成果,识别出了碳源碳汇、低碳经济、低碳设施、低碳能源、低碳管理五个低碳城市建设要素,建立了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了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模型。最后,本研究应用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模型分析10个样本城市2006-2015年间的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变化,刻画各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等级的特征。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该模型包括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初始级、基础级、过渡级和优化级四个成熟度等级及其划分标准。2)到2015年,10个样本城市中有4个处于基础级,分别是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和保定市,有6个处于过渡级,分别是北京市、深圳市、厦门市、杭州市、南昌市和贵阳市。没有样本城市达到优化级,所有样本城市的低碳城市建设表现都逐步向好,不存在成熟度等级倒退的现象。3)本文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提升路径框架,横向上考虑碳源碳汇、低碳经济、低碳设施、低碳能源、低碳管理五个模块的具体要求,纵向上从达到各成熟度等级的目标出发,针对低碳城市建设各个阶段提出了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提升路径,并根据各样本城市所处的成熟度等级,及其自身发展状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发现可以用成熟度来反映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广泛应用该方法可以对处于不同低碳城市建设成熟度等级的城市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从而使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