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网络协议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无线中继技术作为核心研究课题,以前人工作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第一方面,与3GPP标准化进程相结合,总结了TypeⅡ中继技术的发展与挑战。其中不仅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而且论述了一种TypeⅡ中继的设计方案,最后分析了TypeⅡ中继技术在未来面临的挑战。第二方面,运用分集复用折衷(Diversity and Multiplexing Tradeoff,简记为DMT)准则,分别研究了解码转发类型中继和放大转发类型中继的性能。更具体地,解码转发中继包含了选择性解码转发中继和增量解码转发中继;放大转发类型中继包含了传统放大转发、选择性放大转发以及增量放大转发三种协议。与此前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基站接入时隙和回传时隙的时间分配扩展为一般化模型。基于该模型,推导出了上述多种协议的DMT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量解码转发中继能够获得最佳的DMT性能。第三方面,研究了节点复杂度受限条件下的中继网络容量。分别整理了具有单个中继节点和具有多个中继节点的网络容量。在多中继节点条件下,首先讨论了离散无记忆中继信道和高斯中继信道的两中继信道容量,进一步推广到了多个中继的网络容量。
其他文献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十分重要的野生近缘物种,属于小麦的三级基因库,具有非常多的优良基因,其适应环境以及繁殖能力都很强,是小麦品质改良过程十分重要的供体。茸毛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ssp.Trichophorum)是中间偃麦草的一个新亚种。与中间偃麦草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其穗部和
对于DCF性能的分析,自IEEE802.11标准制定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实时精确的估算出IEEE802.11网络中竞争节点数n具有重大意义。根据n值自动设置最佳退避窗口,设置DCF协议中
对于大熊猫发情期行为变化的分析研究过去由于样本缺乏和观察条件的限制,停留在个体观察和经验性评估的阶段。现在随着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逐渐扩大,对于其行为的定量观察也逐步得
中继技术(Relay Technology)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但能够有效地扩大无线通信的范围而且能够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传输速率。然而,由于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引
本文论述了拟南芥as2突变体增强子krt1的遗传分析及KRT1基因的克隆。 植物叶片的极性发育对于其行使正常的功能是必需的。在叶片进行极性发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三个基本
自2009年以来,我国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全面开始建立和商用,我国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获得国家的3G运营许可证,而且各运营商的选择的3G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