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子青枯病由青枯病菌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土壤传播性病害,在我国危害茄子的主要是1号小种。茄子青枯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威胁着我国茄子的栽培和生产,特别在我国的南部长江流域尤为严重。目前还没有预防和控制茄子青枯病的有效办法,抗病育种是解决茄子青枯病最根本的经济有效途径。抗病资源和抗性遗传分析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外研究工作者收集和筛选茄子抗青枯病资源,并对抗病的遗传性进行分析,由于试验材料的不同及其它原因,试验结果不尽相同。因此研究清楚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是非常必须的和有意义的。本试验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我国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抗青枯病茄子材料509和感茄子青枯病材料533及其F2、F3代为材料,采用幼苗伤根蘸菌法进行抗病鉴定和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茄子抗青枯病性的遗传规律和抗性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如下试验结果: 1.茄子抗青枯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青枯病茄子材料和感茄子青枯病材料杂交F1代属抗病,在78株F2代群体中,抗病植株数为64,感病植株数为14棵,抗病和感病植株的比例符合3∶1,茄子抗青枯病遗传属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性状。 2.采用MseI和EcoRI双酶切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抗病、感病亲本以及它们的F2代进行分析。从42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9对引物组合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性,双亲间共有97条多态性带,引物组合的特异带在1~5条之间。 3.将筛选出的引物组合在F2代分离群体中检测并结合抗病性鉴定结果,得到与茄子青枯病的抗性基因连锁标记E42M48,该特异片段的大小约为320bp,与抗性性状交换率为7.69%,换算出该标记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7.7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