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特早熟品种国新早11-1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扬州大学栽培生理实验室应用小麦后直播种植方式研究了密度、化控及氮肥对其产量、纤维品质、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的影响,为小麦后直播棉的机械化种植及采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⑴不同密度、化控和氮肥处理下的小麦后直播棉的产量及纤维品质。在中高密度(6000-7000株/666.7m2)和适宜化控(棉太金苗期6ml/666.7m2、12ml/666.7m2、24ml/666.7m2、36ml/666.7m2)下,籽棉产量达到了236.75kg/666.7m2以上,而相应的皮棉产量也达到了78.61 kg/666.7m2以上;纤维品质则表现为适度化控更加有助于提高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但化控有增加麦克隆值的趋势。在施纯氮10Kg/666.7m2的施氮水平下的籽棉产量最高,达到了228.93Kg/666.7m2,皮棉产量80.11Kg/666.7m2,且在此水平下有助于纤维品质提高。 ⑵不同密度、化控和氮肥处理下的小麦后直播棉的生长发育。化控下中高密度处理的株高(80-120cm)、果枝长度(17-20cm)、果枝始节位高度(>15cm)、果枝数(9-10台),更加有利于机械采收;而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助于增加株高、真叶数、果枝数、群体现蕾量及群体成铃数,同样有利于机械化采收。中高密度、适宜化控配合中等施氮量,使得群体的现蕾量集中在7/16(盛蕾期)到7/31(初花期),而群体的结铃数主要集中在8/16到9/20,为后面的集中吐絮后的机械化收获奠定了基础。 ⑶不同密度、化控及氮肥处理下的小麦后直播棉生理活性。主茎功能叶片的生理活性测定研究表明:9/20前的成铃数与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SPAD值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密度*化控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7=0.787**、r8=0.800**、r9=0.802**;氮肥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0.988**、r11=0.923*、r12=0.915*),在中高密度、适宜化控和中等氮肥条件下,SPAD值达到最佳;初蕾期、盛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可溶性糖含量与8/16到9/20的集中成铃成显著正相关(密度*化控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3=0.708*、r14=0.723*、r15=0.672*、r16=0.691*;氮肥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7=0.883*、r18=0.949*、r19=0.886*、r20=0.999**);在中高密度、适宜化控和中等氮肥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促进了群体现蕾和成铃,而且在盛花期-吐絮期的含量逐渐增高,集中供应生殖器官的发育,有利于集中成铃。脱叶催熟处理的脱叶率、吐絮率明显的高于对照处理,而且脱叶催熟剂对后茬作物的发芽出苗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