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迷醉状态——中西文学中的“疯癫”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癫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种独特的状态,一直与人类自我精神的塑造如影随形,人类创造了强大的理性精神,却永远无法摆脱疯癫的影子。人类审视疯癫,因为它像是人类整个理智灵魂的“他者”,他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但是却永远摇曳在我们的控制之外。癫疯这种与众不同的地位,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视界,表现出特别的含义,从而引起众多思想家以及文学家的关注。 本文从文明史视野中的疯癫状态入手,疏理疯癫作为理性的“他者”在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地位,以及作为一种原型在原始的神话中所承载的意味,同时通过其病理形态的描述显示疯癫身上隐喻的灵与肉的关系。疯癫在文明的土壤中孕育,却用“挑战世界的他者”的形象,成为一种非理性的文化景观。 首先,本文从历史的维度,探悉了伴随着疯癫在人类文明中的处境,文学中的“疯癫形象”发生的三次比较明显的变化。疯癫的形象由开始的代表理想、愉快乃至神秘的纯粹“快乐的傻瓜”,转化为带着假面表达着与世界隔阂的“假痴不癫”,最后在整个疯癫世界的漩涡中完全迷失的“不疯也疯”。 其次,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疯癫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经由作家的创作进入作品文本,表现出不同的类型。根据疯癫形象所映射的不同的人类心理状态,可将其分为四类:一、浪漫化的疯癫;二、绝世狂叫的疯癫;三、正义惩罚的疯癫;四、绝情欲望的疯癫。在具体的塑造这四种不同类型的疯癫上,作家们采用了许多共同使用的符号如:裸露身体(包括衣不蔽体,撕扯衣服),披头散发,肮脏邋遢,攻击性强,疯言疯语等。通过这些表现符号的分析,逐步发现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行为符号蕴涵着迥异的文化内涵。总的说来,中国的疯癫更象是京剧的脸谱,注重外部形象的模拟,具有高度的程式化,形象相对单一。西方则是在心灵和情感的不断追问中完成疯癫形象的塑造,表现方式以移情为主,蕴涵着西方由来已久的悲剧精神。 疯癫是文化权利运作中的异类,它用一种反叛的精神,力图澄清人类文明非理性的真相。它在痴笑中揭掉了人类圣者的装扮,并试图让人们像它一样在一种狂欢的状态中释放自我,寻找生命的本真。
其他文献
春天一到,很多人都开始“上火”,但别以为嘴角溃疡、脸上长痘痘是小事一桩,这“星星之火”如不及时扑灭,时间一长,可能会引发冠心病、抑郁症等燎原之祸。    人体阴阳失衡就会上火  有人说“上火就是有时嘴里溃疡或者是眼睛发肿”;有人说“上火就是脸上长痘痘”;还有人说“上火是解便总是不痛快”,那么,到底什么是上火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处处长张艳说,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
糖尿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世界三大顽症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发病率居三大顽疾之首。全世界逾2.9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约有420万人死于糖尿病,每7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对此,中医有什么克敌制胜的好办法吗?本刊专访了全国著名中医师武国忠。    胃挤压了胰腺  武国忠医师说,糖尿病大多是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比如应酬时吃饭喝酒没法自己说了算,有时明明知道身体不舒服、吃
《乡音集要》是一部徽州地区抄本韵书,韵书的封面载韵书的抄写所在地位于婺源油汀,书后载韵书的抄成时间是民国三十年。  我们考证出韵书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韵书的音系特点,并
据新闻报道,龙年的大年初一,湖南省体育局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男子举重队教练梁小冬突发心源性猝死,按照医学界专家的说法,“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大多为“过度劳累”。    体能强大不代表健康  运动員没有累死,教练員反倒累死,这事听来有些新鲜,在中国体育界,无论是运动員,还是教练員,他们的健康状况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好,很多人认为,运动員包括运动員出身的教练員应当是身体最好的,最健康的,其实这是误解,
《续玄怪录》这部作品在唐代笔记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记录了很多传奇故事,其语言简练典雅,笔调生动,较多地体现了作者李复言所在时代的语言使用情况,是我们研究唐代语言不可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