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胃癌组织与正常胃壁、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之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间经消化内镜病理确诊的50例胃癌和20名正常胃(对照组),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检查前禁食8~12h,扫描前10~15mi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654-2)10mg,扫描前5min口服温开水800~1200ml,并训练患者屏气,绑以腹带,取仰卧位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根据腹部CT平扫图像选定靶层面,以病灶最大层面为中心,上下共选6层,Z轴扫描范围3cm,行小视野(FOV)体部灌注扫描(Body PCT)。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s,层厚4.8mm,矩阵512×512。经肘正中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碘佛醇(320mgI/m1)50ml,注射速率5ml/s,其后加注12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对比剂后延时7s扫描,扫描时间为30s。对所得容积数据采用CT perfusion3灌注软件包的腹部肿瘤灌注(tumor perfusion)协议(去卷积法)进行计算、制图和分析。在胃癌最大层面及正常胃的厚壁部选择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取胃癌及正常胃的不同部位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四个灌注参数值,然后应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胃不同部位、胃癌不同部位、胃癌与正常胃以及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胃不同部位CT灌注色彩分布大致均匀,胃小弯、胃大弯、胃窦部的相关灌注参数值(BF、BV、MTT、PS)无差异;正常胃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75.07?17.08 ml/(min.100g)、7.95?1.81ml/100g、16.67?2.40sec和7.98?1.30 ml/(min.100g)。2.胃癌不同部位(癌中心区、癌周边区、远离癌区)的CT灌注色彩分布不均匀,BF、BV、PS值随远离癌中心递减,而MTT值随远离癌中心递增;BF、BV、MTT值在癌中心与癌周边区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癌中心与远离癌区间以及癌周边与远离癌区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S值在各部位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胃癌中心区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101.28?48.01 ml/(min.100g)、16.09?6.23 ml/100g、9.95?4.99 sec和33.00?23.27 ml/(min.100g)。3.胃癌与正常胃比较,BF、BV、PS值升高,而MTT值下降,胃癌组与正常胃组比较四个灌注参数值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4.胃癌CT灌注参数值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癌细胞分化由高至低,BF、BV及PS值呈上升趋势,BF、BV、PS值在高分化与中分化或低分化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值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确关系(P>0.05)。结论1.胃癌较正常胃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升高,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降低。2.胃癌细胞分化越差,BF、BV及PS值越高,而MTT值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确关系。3.灌注参数BF、BV、PS值有望作为胃癌恶性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