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心肌及肺灌注显像对心绞痛与急性肺栓塞症的诊断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对心绞痛的诊断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核素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与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9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7例,平均年龄62岁,主要的临床症状有胸痛、心悸、头晕、胸闷等,其中25例为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98例患者中,68例患有高血压、56例患有高脂血症、13例患有糖尿病。均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检查,以上检查均在2周内完成,对三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结果为:二者皆为阳性41例,前者阳性后者阴性39例,前者阴性后者阳性8例,二者皆为阴性10例,心肌灌注显像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障碍的阳性率(x2=20.44,p<0.001),3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轻度下降。 2.冠脉造影无异常或狭窄<50%者3例,冠脉造影狭窄≥50%者14例。 3.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组LVEF显著低于阴性组LVEF(t=2.514,p=0.014),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阳性组与阴性间LVEF无统计学差异(t=0.589,p=0.557)。 4.17例冠脉造影病例中,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结果符合者14例,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符合者8例,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与冠脉造影的符合率(x2=4.636,p=0.031)。 结论: 1.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高,主要反映心肌细胞的血流灌注及存活情况,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病例左室收缩功能有所下降。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有较高的符合度,二者间有较好的互补性。对于临床复杂的疑似病例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有助于临床确诊。 2.常规超声心动图是综合检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心腔结构和瓣膜形态,对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较低,不能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特异诊断手段。 第二部分、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症溶栓疗效的评价。 目的: 运用核素肺灌注显像对血压正常、右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进行观察和半定量分析,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和直观的客观依据。 材料和方法: 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肺血流灌注显像。应用半定量法计算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PPDs),治疗前、治疗后7-10天及25-30天的PPDs分别记为PPDsD0、PPDsD10和PPDsD30。 结果: 溶栓组、抗凝组PPDs在治疗后均随时间而显著降低(F=15.739,p<0.001);在早期(治疗后10天)溶栓治疗组PPDs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单抗凝治疗组(p<0.001);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1个月),溶栓组PPDs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抗凝组(p<0.001)。 结论: 溶栓治疗较单抗凝治疗能够更加迅速而持续地改善肺栓塞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应用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数可以准确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肺血流变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