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同步糖化发酵制乙醇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已成为国内外新能源的开发热点。燃料乙醇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等优点,将在未来社会能源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秸秆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若能用来生产乙醇,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碱法、酶法、离子液体法等预处理方法,比较其木质素的脱出能力及对酶解糖化的作用;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同步糖化发酵(SSF)过程的影响,获得适宜乙醇发酵生产工艺。预处理结果表明:碱处理可有效地脱出木质素,提高酶水解转化率。秸秆在(碱浓度3%、120℃、1h)的处理条件下,木质素脱出率可达91.8%,纤维素含量比未处理的原料几乎增加了一倍;酶水解后还原糖浓度增加了三倍。漆酶法可脱出部分木质素,但其对酶解过程有抑制作用。[BMIM]Cl能有效的溶解并再生纤维素,温度越高溶解过程所需时间越短,且在100℃下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经偏光显微镜观察及红外图谱分析表明,离子液体处理法只引起纤维素的溶胀,及分子间氢键的破坏,没有使纤维素发生衍生化反应。经[BMIM]Cl处理后的再生纤维素,酶解速率明显提高,水解5h后的得糖量是未处理的3倍。同步糖化发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固液比1:15,初始PH值4.8,加酶量40U/g,接种量0.025g/g,添加氮源(酵母浸膏0.3g/L、蛋白胨0.5g/L),预水解时间50℃、15h。在此条件下,乙醇浓度可达16.67g/L。经[BMIM]Cl处理后的再生秸秆在同样条件下高底物浓度(固液比1:6)同步糖化发酵,最终乙醇浓度可达47.73g/L,为理论值的91.3%,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居民个人财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面对消费水平的日益增加,个人投资理财的需求不断强化,银行理财产品从只为高端客户服
本报讯(记者 汪丹 骆倩雯 通讯员 赵岩 肖江峰)北京高院昨天通报,2014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2314件,审结2223件,结案率96.1%;依法惩处毒品犯罪分子2365人,其中被判处五年
报纸
在民用飞机增升装置低速半模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内缝翼和短舱导流片进行了前缘增升装置气动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内缝翼长度对增升装置升力系数的影响,比较了短舱导流片在
<正> 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近年来绍兴市科普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分析科普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我市科普工作的重点和措施,我谈几点看法。一、充分
根据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试种结果, 从广西的气候条件出发, 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 对广西引种澳洲坚果进行农业气候相似分析, 得出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依据并提出
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给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正确地使用电子设备,并使其能够辅助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为今后的就
为给果树节水灌溉提供帮助,通过整理国内外根系分区灌溉(PRI)对果树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文献,论证了PRI的可行性,为果树科研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 ,对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进行主题分析 ,指出小说通过描写几位农业季节工人对梦想的追求、梦想的破灭以及自身的毁灭 ,表现了作者对
结合小说《追风筝的人》的故事情节,运用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进行精神分析批评,探讨小说主人公阿米尔身上存在的"自卑感",及其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主人公阿米尔的形象
本文分析了测量相位差时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