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水果生产中,柑桔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水果,在我国南方农村产业结构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柑桔也是重庆市栽培的重要水果。采后技术专家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新鲜水果蔬菜在消费前的损失率为15%~25%,有的甚至高达25%~80%,这种情况在热带地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显得尤为严重。 温度是影响果实代谢过程、品质与贮藏寿命的重要因子。通过适当的温度处理可有效保持果实的品质、延长贮藏寿命。本文通过温度等柑桔采后的对果实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关系深入调查分析,将会对提高长江柑桔带柑桔果园的整体生产水平,无公害柑桔园的建设等起重要的参考作用,也将对柑桔的采后生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从柑桔采后呼吸强度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较长时间的室温贮藏对呼吸强度有刺激作用。但夏橙例外,可能与采收时温度条件有联系。初期贮藏温度较低(4℃)也对柑桔果实呼吸有刺激作用。 柑桔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强弱与活性氧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调节SOD活性的变化来控制活性氧的产生速率,清除柑桔贮藏过程中的自由基。不同膜保护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超势也有差异,不同温度的贮存结果表明其中SOD和CAT(过氧化氢酶)在控制活性氧产生中的作用可能更大。POD(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则较为复杂。 间歇升温可以刺激柑桔呼吸强度的升高,膜保护酶活性的增强,同时抑制了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了果皮的电解质渗漏率,但间歇升温也消耗了较多的呼吸底物,其在柑桔果实贮藏中的利弊还应据实践中的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柑桔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在衰老进程中均不断下降,但可溶性糖则表现不一致,表明衰老进程中糖代谢和相互转化的复杂性。 乙酰水杨酸(ASA)处理可刺激贮藏初期呼吸强度的升高,对各种可溶性糖类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