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费文化视域下当代视觉艺术中的饮食行为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自古以来就是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从作为罪与灵的宗教符号、皇家权势与豪奢的见证、底层快乐生活的宣扬、资产阶级对生活格调的追求、不同社会阶级的生存策略、到女性身份的建构......作为人类本能的“吃喝”,在不同的语境下,经过艺术家的转换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释义。本文通过形式分析理论与图像学方法,比较研究不同时期艺术史图像中饮食行为意义的流变。追问其背后社会观念的转变及其经济、文化缘由。重点阐述步入消费社会后,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整体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投射。在资本增值的欲求下,在政府、各利益集团到大众传媒等的合谋下,及时行乐的消费伦理、无穷迭代的消费符号,铺天盖地的大众文化将人驯化为积极的消费者。人的生活世界被一分为二:工作与消费。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系统的不断完善,审美和艺术从神坛跌落,开始作为培养人们消费欲望的工具被消费社会的经济体系一并纳入其中。美的主要作用不再是使人脱离日常的庸俗,与神、与灵魂对话,转而代之的是纯粹的感官享受。感性的解放从与理性的抗争出发,逐渐沦为欲望无止境的放逐。信仰的消融带走了一切深刻与意义,丧失理想家园和精神世界的痛苦只能用无处不在的物质填塞,进而陷入异化消费的恶性循环。这一现状投射在艺术作品中则是混乱、无序、无节制的饮食行为与消费行为交织在一起,作为“贪欲”的表征被反复表达。从《舔舐与摩擦》的性欲、《吃城市》的破坏欲、《食物》的占有欲、《必须是美丽的》中变美的欲望......艺术家们借艺术作品中异化的饮食行为,完成对当代社会中物欲横流、娱乐至上、审美泛化等问题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一、梳理西方15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饮食题材画作,并对比研究其中艺术理念、社会观念的转变。二、研究当代视觉艺术作品的社会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即“消费经济”与“审美主义”,由此探讨艺术与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三、对以饮食行为为主题的当代视觉艺术作品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中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在当代视觉文化上的价值。
其他文献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基于流量控制的沥青洒布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其在洒布高粘度沥青材料时存在的喷洒压力不稳定、洒布不均匀和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压力控制实现
未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中的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场景要求同时实现海量的设备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