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和被动控制装置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tian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被动控制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一些采用被动控制技术的桥梁在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国内被动控制技术在桥梁上的应用还很少,相关的研究也不多.针对国内目前存在的不足,该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考虑了减隔震支座和桥梁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反支座和桥梁当作一个整体考虑,建立了连续梁桥减隔震体系全桥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特性地震激励进行时程分析,对减隔震桥梁体系的地震响应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针对目前减隔震桥梁的设计现状,结合算例对减隔震桥梁的几种简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3)建立了空间分析模型,并考虑多阶振型的影响,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对TMD和减隔震支座对大跨桥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计算研究和分析.该文的研究为被动控制装置在桥梁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在载体滤料表面涂上一层铁或铝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将改善原滤料表面性质,提高其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的能力.该实验采用石英砂、陶粒作为载体滤料,FeCl
该文以"平法"框架梁为研究对象,对钢筋信息的自动提取和表达模型进行了研究.该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对"平法"施工图中框架梁钢筋信息的注写规则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完整反映
自复位结构即利用在结构的梁、柱或墙上增设预拉杆和辅助耗能件以实现震后自行复位、减小残余变形、延缓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损伤进程、保证结构耗散地震能能力,震后修复成本降低
大量的工程实测数据表明,在正常荷载状态下,结构周围土体的应变比之前大家认为的应变要小得多,除了基础、基坑和隧道周围的少数区域产生塑性应变,其他区域的应变整体上处于小应变
首先本文介绍了抗震理论发展历程,包括静力分析理论,反应谱分析理论、动力分析理论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其中,着重介绍了延性对抗震的重要性。接着本文介绍了连续性倒塌的定义;影
杆索支撑体系幕墙是当前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型幕墙之一,但国内对它的研究做的还较少,相应的CAD工程设计软件还未见过.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指出了杆索体系初始态预应力分布的
钢筋钢丝网砂浆(SWM)加固法是由汕头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方法。与既有其它加固方法相比,SWM加固法既可克服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使结构尺寸增加较大的缺点,又可克服粘钢
该文的主要工作是完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推倒分析(Push-overAnalysis)方法,在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推倒分析已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考虑了轴向力二阶效应和
该论文在浙江某钢管混凝土拱桥项目为背景.先介绍该大桥的情况,然后是徐变计算的理论推导.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再题作了简单讨论.然后就计算中存
该文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预应力砼内力分布规律的实测,揭示了后张变截面大跨度梁在曲线配筋时的受力性能;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一般工程实践中变截面预应力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