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受到心理、行为习惯、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行为金融学能对市场中的金融异象进行有力的解释,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研究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投资行为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上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投资者情绪被定义为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的主观认知、错误判断和非理性预期,有时候投资者的情绪乐观,对市场过度乐观自信,有时候情绪悲观,投资信心下降。
对盈余进行定价,是金融和财务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关于“应计异象”,Sloan(1996)首次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当期盈余中的会计应计部分的市场定价过高,没有识别出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在预测未来盈余的持续性上的差异,导致买入高应计盈余的股票的未来收益很低,简单地来讲就是应计项目被错误定价而产生超额收益的现象。本文围绕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计异象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应计异象,思考了投资者情绪会对应计异象产生什么影响?在投资者情绪乐观时期和悲观时期,应计异象有什么区别?在此基础上,考虑作为卖空交易主要参与者的机构投资者,其交易能否对应计异象进行一定的预测?如果有预测能力的话,预测能力是否会因为不同的市场状态而异,投资者情绪乐观时期和悲观时期,机构交易的预测能力有何区别?
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下,本文分别采用Mishkin的理性预期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股市应计异象的存在性以及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影响。然后,利用变量分组分析尝试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角度对上述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机构持股能否提高会计应计的定价效率。
本文以沪深股市,包括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中的A股上市公司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有如下发现:(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多项情绪源指标,并利用变量正交化剔除经济因素的干扰,能够构造出对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行较好测度的综合指数。(2)A股市场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应计异象。(3)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存在非对称的影响,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低迷),会计应计错误定价的程度越高(低)。(4)机构交易包含了一定的预测能力,对于应计异象,机构持股的收益预测能力来源于在乐观时期卖出会计应计较高公司的股票,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投资者情绪对于应计异象的影响,使市场变得有效,但机构持股的作用效果有限。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将股票市场按照投资者情绪指数分成乐观时期和悲观时期,并在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对应的不同窗口下分别展开研究,内容比较完善,在研究视角上弥补了以前文献的空白。(2)本文从应计异象入手,研究了机构持股是否具有一定的收益预测能力,并分别评估了市场情绪高涨或低迷的时候,机构交易的预测能力的差异,创新性地研究了机构持股对投资者情绪与应计异象之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3)以融资融券制度开通后卖空交易机制得到发展的时间2010年为研究的起始时间,研究允许卖空交易之后,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减轻应计异象的效应,分析更加全面,并首次提出了机构交易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证据主要局限于出售交易,即在乐观市场情绪下卖出会计应计较高的股票。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不一定准确,没有以季报、中报和年报公布日期为起始时间,而是采取了替代的方式,计算方法较为粗糙。(2)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机制分析不够,鉴于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分歧,本文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差异。
对盈余进行定价,是金融和财务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关于“应计异象”,Sloan(1996)首次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当期盈余中的会计应计部分的市场定价过高,没有识别出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在预测未来盈余的持续性上的差异,导致买入高应计盈余的股票的未来收益很低,简单地来讲就是应计项目被错误定价而产生超额收益的现象。本文围绕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计异象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应计异象,思考了投资者情绪会对应计异象产生什么影响?在投资者情绪乐观时期和悲观时期,应计异象有什么区别?在此基础上,考虑作为卖空交易主要参与者的机构投资者,其交易能否对应计异象进行一定的预测?如果有预测能力的话,预测能力是否会因为不同的市场状态而异,投资者情绪乐观时期和悲观时期,机构交易的预测能力有何区别?
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下,本文分别采用Mishkin的理性预期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股市应计异象的存在性以及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影响。然后,利用变量分组分析尝试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角度对上述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机构持股能否提高会计应计的定价效率。
本文以沪深股市,包括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中的A股上市公司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有如下发现:(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多项情绪源指标,并利用变量正交化剔除经济因素的干扰,能够构造出对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行较好测度的综合指数。(2)A股市场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应计异象。(3)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存在非对称的影响,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低迷),会计应计错误定价的程度越高(低)。(4)机构交易包含了一定的预测能力,对于应计异象,机构持股的收益预测能力来源于在乐观时期卖出会计应计较高公司的股票,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投资者情绪对于应计异象的影响,使市场变得有效,但机构持股的作用效果有限。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将股票市场按照投资者情绪指数分成乐观时期和悲观时期,并在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对应的不同窗口下分别展开研究,内容比较完善,在研究视角上弥补了以前文献的空白。(2)本文从应计异象入手,研究了机构持股是否具有一定的收益预测能力,并分别评估了市场情绪高涨或低迷的时候,机构交易的预测能力的差异,创新性地研究了机构持股对投资者情绪与应计异象之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3)以融资融券制度开通后卖空交易机制得到发展的时间2010年为研究的起始时间,研究允许卖空交易之后,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减轻应计异象的效应,分析更加全面,并首次提出了机构交易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证据主要局限于出售交易,即在乐观市场情绪下卖出会计应计较高的股票。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不一定准确,没有以季报、中报和年报公布日期为起始时间,而是采取了替代的方式,计算方法较为粗糙。(2)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机制分析不够,鉴于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分歧,本文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