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降解

来源 :同济大学理学部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环境的日益恶化,饮用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新研究情况表明,在饮用水中发现的化学污染物共有2221种,其中有190种污染物被确认为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或有毒性。这些污染物的共同点是:含量低,基质复杂,难检测。因此建立灵敏、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和有效、安全的去除方法对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体中的6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进行了检测,并试图采用臭氧技术对水体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进行降解。 论文第一章介绍了我国饮用水的污染状况,并介绍了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种类和危害,以及目前的检测方法和降解技术。 第二章建立了饮用水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检出限分别是DMP:7.0×10-10 g/L,DEP:9.5×10-10g/L,DBP:5.0×10-9 g/L,回收率在96.8%-99.2%之间。 第三章尝试对水中一些污染物进行定性鉴别,最终确认了五氯苯酚、雌酮、双酚A,并对各水样中的双酚A进行了定量分析。 第四章研究了臭氧降解DEP的过程,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五章概括了论文所取得的成果,也对论文存在的不足及以后的工作提出了看法与展望。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Ⅰ.[7]噻吩螺烯与噻吩双螺烯的合成及光谱行为研究 并噻吩体系因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
传统理论认为“酸性场致溶解”是多孔阳极氧化铝(简称PAA)孔洞产生和孔道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酸性场致溶解”理论对PAA的六棱柱元胞和半球形底部结构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为
超级电容器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随着电子器件和电动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作为记忆候补装置和后备电源的超级电容器被称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许多国内外研究者都致力于对其进行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电极材料方面,主要包括碳基材料,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根据储能机理的不同,超级电容器可分为靠电极/电解质界面形成双电层的双电层电容器和靠快速可逆的化学吸/脱附
以回流条件下的甲苯为溶剂,在Pd(Ⅱ)和CuI共同催化条件下,通过P-C键的断裂,分子内的三芳基磷与邻位的炔键关环合成苯并磷杂环戊二烯。该合成方法不仅原料易得,步骤简单,而且原子经济。该方法为合成苯并磷杂环戊二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途径。
多胺是从微生物到高等生物所有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小分子碱性脂肪族化合物,代表性的物质有腐胺(PUT)、精脒(SPD)、精胺(SPM)。多胺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参与生物体内
本论文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单-6-L-脯氨酸-β-环糊精。基于有关环糊精修饰的文献报道,我们利用通用催化剂L-脯氨酸对β-环糊精6号位进行了修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