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失独家庭数量也逐年上升。独生子女死亡,给失独父母造成严重的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打击。如何妥善处理失独家庭问题,对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帮扶,不仅关系到失独家庭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和谐稳定。 对于失独家庭的研究,多数是从宏观政策制度层面进行的,并且将重点放在经济支持方面,对经历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如何摆脱自我封闭状态、重新适应社会的研究并不多,对精神生活方面的支持也缺乏深入的探讨。 本文利用深圳市“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实践研究”课题调查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适应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为支撑,从失独家庭自身能动性出发,探究失独家庭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帮助失独家庭更好地实现社会再适应。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首先介绍了被调查城市失独家庭基本情况,掌握了失独家庭人口学特征;然后从基本生活状况、心理适应状况、社会交往状况、职业活动状况四个方面分析了失独家庭社会再适应现状;接着阐述了影响失独家庭社会再适应的因素;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失独家庭社会再适应的对策建议。失独家庭要想真正实现社会再适应,除了外界的相关帮扶、良好环境的营造之外,更需要失独家庭发挥自身能动性,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个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