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对此研究,至今,该研究已涉及多个领域及行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行业主要是服务性的行业,包括教师、医生、护士、警察等。对于警察职业,特别是基层警察,更是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所以对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状况及干预对策的分析和研究非常关键和必要。在此背景下,笔者对山东省聊城市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研究,了解现状,找到原因,提出措施。在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状况的测量方式与方法上,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河南大学李永鑫编制的中国职业倦怠调查问卷(CMBI);在基层民警职业倦怠原因的查找与测量上,本次研究采用文献检索、走访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其中调查问卷为本次研究拟定,分为4个维度27个题目。在被试的选择上,本次研究选取了175名来自不同岗位的基层民警,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7份。之后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其所填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被试的职业倦怠总体情况,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差异,并通过职业倦怠源调查问卷,得出了被试对倦怠原因的感知程度,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职业倦怠源各维度的差异,以及职业倦怠感与倦怠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差异为:男性被试在人格解体的得分高于女性;未婚者与已婚者在人格解体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得分高;不同警种的被试在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特警与交警得分较高。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职业倦怠源各维度的差异为:男性与女性在环境支持、组织因素、个人因素维度上的差别存在显著性,男性得分高于女性;26-35岁和36-45岁的被试在环境支持和个人因素维度得分较高;不同警种的被试在倦怠原因的四个维度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特警、治安民警、刑警得分较高。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环境支持、工作负荷、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四个方面提出了聊城市基层民警职业倦怠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