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福利事业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sb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下,社会救济、劳工福利、儿童福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侧重于对社会福利立法及某一方面福利实施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对民国时期开展的针对一定群体的福利事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充分了解政府针对社会大众的福利实施状况,不能充分解释这一时期社会福利观发生变化的问题。 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福利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冲突,保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民国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在抗战时期积极推行社会福利。作为大后方的四川,在福利事业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以这一时期四川的福利实施情况为例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民国政府的福利政策及实施效果。本文在充分吸收现有关于抗战时期社会福利事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抗战时期四川在社会救济、劳动者福利、儿童福利等各方面具体史实的考察,力求呈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福利事业的实施状况。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民国时期社会福利思想的渊源,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民国时期社会福利思想的进步,第三部分介绍抗战前国民政府的社会福利实践,第四部分以四川为例,介绍了民国政府抗战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第五部份介绍了抗战后民国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概况,最后对抗战时期社会福利事业的地位进行探析,总结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事业的意义及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此过程中,尝试分析民国时期社会福利事业对我国当代福利事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否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外部环境为视角,政府管多治少,大学的自主权名不
通过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主体现状的分析,提出引入政府、森工企业、林业职工和社会团体多元经营主体的设想。首先对构建森林资源经营主体的前提、实质、目标、原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4月13日下午,在海南省迎来30岁生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向海南送上了生日"大礼包",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
在20 世纪初清末新政期间,国人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向效仿日本的宪政转化,大量官绅到日本考察,中国人留学日本形成热潮。留日人员在日期间广泛参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