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探讨聚落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关系,便于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聚落的空间研究具有实际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对聚落研究的基础上,运用Arcgis、Envi、Fragstats、SPSS等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结合遥感、GIS测绘学以及地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高原湖泊星云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分布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以GIS空间关联分析和探索性空间分析为主,结合空间景观指数对景观尺度、类型尺度上动态变化状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外结合已有分布模式相关概念对研究区现有空间格局分布模式进行了粗略探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GIS空间分析得出聚落分布呈现出向地势低且平坦、道路网密集、亲水性地区分布的特征,且坝区内地形简单,交通便利、水源丰富从而聚落密度和规模较大,山区地势高,交通闭塞且水土流失严重而造成聚落分布零散且人口密度相对较少。(2)耕地分布、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和社会经济状况等人文环境因素对聚落空间格局状况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耕作较为精细时会形成规模小而密度大的密集型村庄,反之,易形成规模较大而密度较小的乡村聚落,江川县中部地区人口较为稠密,越往外围人口逐渐稀疏,人口密集程度与聚落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人口数与人均纯收入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也成为聚落变迁的重要推动力。(3)研究区以探索性空间分析得到乡村聚落分布呈现出均衡性和集聚性以及“南密北疏”中部地区高密度并向外围减少的空间格局分布状态,以大街镇和江城镇两个区域为中心聚落密度向外递减;研究区乡村聚落的规模分布也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且乡村聚落规模分布出现多个高值聚簇区,研究区高值的聚居现象较为显著。(4)在江川县聚落的演变过程中,聚落整体的景观形态呈现出稳定与扩张的交替变化,经历了由不稳定形态逐渐向稳定形态演化的过程,也经历了聚落斑块扩散式分散性增长到粘合式集聚性增长的过程,1995-2010年的10年间是聚落变化最为突出的一年,表现出经济背景下聚落的快速变化。(5)借鉴已有的模式分析成果将江川县的空间分布模式总结为汇流式、聚合式和渐进式共存的分布状态。江川县聚落空间分布最初主要依附于河流水系、交通公路、以及平原地势,呈现出汇流式的空间分布模式,随着大街镇和江城镇两个区域成为中心村镇后,规模较大的乡村聚落开始发挥起中心地作用,零散分布型的乡村聚落向近距离的中心乡村聚落迁移,形成聚落簇团,呈现出聚合式发展模式,随着经济上产生的巨大差距,使得聚落的空间发展状态逐步显现出经济落后型的乡村聚落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并且此迁移过程越来越显著,最终向渐进式发展模式过渡。本文运用基于遥感的景观生态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聚落空间格局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定性的分析了聚落整体分布特征、相关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聚落在斑块尺度上的动态变化,为日后聚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