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锥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和燃烧特性的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流燃烧器是煤粉工业锅炉高效低氮燃烧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本文对单锥旋流燃烧器开展冷态模化和煤粉燃烧试验,通过对比一次风粉逆向射流给入方式研究浓淡直流给入时的气固流动和燃烧特性,以及助燃二次风配风方式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最终结论如下:(1)相较于一次风粉逆向射流给入方式,单锥旋流燃烧器采用浓淡分离直流给入方式时,预燃室内无回流现象,助燃二次风同一次风粉混合区域较长,颗粒呈现“内粗外细,内浓外淡”分布。煤粉燃烧在预燃室内形成中心高温无氧强还原性气氛,该区域内温度峰值较低且变化较小,无氧区域半径较大且CO平均浓度较高。预燃室外的煤粉火焰形态稳定亮度较低,但火焰行程大幅增加。意味着单锥旋流燃烧器的煤粉浓度场同温度场和组分场耦合合理,着火稳燃能力降低而抑制NOx生成能力较强,同时火焰形态稳定性较好。(2)单锥旋流燃烧器在内外二次风量比为1/2和内二次风旋流数为1.67时,高温无氧强还原性气氛区域的温度峰值以及边壁空气层温度适中,无氧区域半径较大且CO平均浓度较高,预燃室外火焰长度较长且出口直径和发散角度适中。表明燃烧初期着火稳燃能力适中而抑制NOx生成能力以及火焰行程增加,有利于降低NOx含量以及提高燃烧效率。
其他文献
在作论文时采用理论分析分析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力源产生的因素及预裂爆破的卸压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力源产生的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倾向性岩层对于波传播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预裂爆破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应力控制理论防治冲击地压机理,研究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围岩应力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因素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在得到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预
煤层采出后形成采空区,而采空区的长期存在将始终面临稳定性问题,从开采到停采后漫长时间内由采空区失稳引发的地表塌陷层出不穷。随着城市用地不断外扩,采空区场地开始转化作为建筑用地,但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对煤矿采空区认识尚且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场地稳定性评价方法。尝试以电阻率为切入点深入认识煤矿采空区。推导非饱和岩石电阻率公式及受压岩石体积应变与电阻率关系式,提出基于电阻率的损伤变量计算方法以描述覆岩损伤
煤炭自燃是煤矿井下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安全。针对不同惰气防治煤自燃时阻燃效果差异明显且机理不清楚的问题,本文从气体置换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惰气阻燃效果的差异及机理。首先采用惰气等温动态置换煤体中氧气的实验装置,以粒径和流量为变量,分别进行N2和CO2置换煤体中氧气的实验,得到了氧气的置换量、置换效率和平均置换速率等表征惰气常温置换能力的参数,对比研究了N2和CO2的防火差异;然后,采
红庆河煤矿作为我国西部典型强动压矿井,近年来冲击事件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在红庆河煤矿冲击事件中,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体为冲击地压提供了良好储能载体,大采深带来的高地应力提供了较高静载,顶板断裂提供了较强动载。本文以红庆河煤矿为研究背景,运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冲击倾向性煤体动态力学特性,目的在于探究冲击失稳破坏机理,也可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红庆河煤矿煤
CL-C型黏土水泥浆具有可注性好、性能优良等特点,在煤矿注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注浆压力、扩散半径等参数的确定多依靠经验公式,且多已无法满足于工程现实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系统的研究CL-C型黏土水泥浆的流变性能以指导注浆参数的合理选择。首先设计了本构试验并利用三种流变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认为CL-C型黏土水泥浆符合宾汉流型,且随连续流动时间的延长能够保持宾汉流型不变,同时浆液各组分
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由于煤炭资源烧蚀而形成的火烧区。火烧区中常赋存大量地下水,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产生威胁。本文以大南湖二矿南端帮边坡为研究工程背景,综合运用室内试验和现场抽水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边坡地下水渗透特性,边坡滑移失稳机理,对边坡隔水煤岩柱尺寸进行了优化。开展抽水试验研究了边坡富水特性,坡体不同区域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统计边坡不同位置水位显示边坡水力坡降在5.3°~12.8°之间。
煤矿井下灾害防治用钻机采用人工装卸钻杆的方式不仅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差,而且钻孔位置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加接钻杆难度大。为提高钻孔施工效率、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响应国家煤矿装备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可实现自动装卸钻杆的夹持机构展开研究。本文在分析普通钻机各类夹持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钻孔施工装卸钻杆流程,设计出钻杆夹持机构,并进行强度校核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研究实现了钻杆平稳、高效的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防爆胶轮车在井下行驶时易发生侧翻事故导致驾乘人员受伤,为了提高胶轮车安全性能,本课题以WC8E铰接式防爆胶轮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假人模型建立了胶轮车整车侧翻模型,以事故再现的方式对不同侧翻工况下驾驶室安全保护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对多刚体动力学算法和非线性显式动力学有限元两种算法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塑性铰理论,建立了WC8E驾驶室结构塑性铰理论简化模型,
在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立井井筒穿越的冲积层厚度不断增加,需要应用承载力更高的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对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的受力特点及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研究了冻结法施工中井壁受到的各种外载。根据外载特性及工程实际,定义了新的钢筋折算系数并推导了其公式,分别按照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两种状态,结合不同的强度准则,分析了混凝土井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
本文以揭示高浓度煤浆成浆机理为目的,围绕超细研磨过程中煤粒表观特性变化、高浓度煤浆中多尺度颗粒空间分布特征和交互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宽粒度分布成浆实验、超细颗粒表观特性表征、多尺度颗粒间相互作用力计算、数学模型推导等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细浆和超细浆最佳掺入比例为15%;先将粗粉和超细浆混捏,再加入添加剂,浆体性能最佳,先将超细浆和添加剂混捏,再加入粗粉,浆体性能最差;利用纳米CT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