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齐制乐承袭刘宋,宫廷雅乐虽然多相承之,但是宴乐舞曲等与前代相比亦是有了新的变化。梁初,郊祀宗庙之礼乐沿用宋、齐;后梁武帝发起了大规模的礼乐制作活动,并亲自改制乐律、制作新的曲调。齐梁时期,以皇廷为主导的音乐活动,使得宫廷音乐系统因此发生了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帝王贵族及其周围的文人乐府创作,这一时期的文人乐府创作与前代相比,数量剧增,曲调、形式、内容等都有所不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齐梁时期音乐制作的概况作出梳理和描述,并与同期的文人乐府创作相比对,意在对齐梁宫廷音乐制作与当时文人乐府创作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的探讨。主要内容包括:一、齐梁时期以朝廷为主导的制乐活动。这些音乐制作活动以宫廷音乐制作为主,又以改制用于郊庙、祭祀等仪式礼制用乐居多,本部分分别对齐梁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情况进行描述和梳理。王融、谢朓、江淹、沈约、梁武帝等这些在齐梁诗歌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文人,亲自参与了其中的一些音乐制作活动。二、齐梁文人乐府创作。这一部分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底本,按照《乐府诗集》的曲调类别,统计出其中收录的齐梁时期文人乐府创作的八大曲调。并从形式和题材内容等方面对这些文人乐府诗进行了分析。从齐至梁文人创作的乐府数量逐渐增多,并逐步从拟汉魏古辞向创作新声方向发展,受江南新声的影响,体式逐渐短小,五言八句成为主要形式,女情题材增加。三、齐梁音乐制作活动与人文乐府创作之关系。齐梁时期的音乐制作活动对当时文人乐府创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些文人参与了一些音乐制作活动,并进行了相应的乐府创作以及一些应制之作。萧齐时期,西曲就已经进开始进入宫廷音乐系统。梁武帝等社会上层对江南新声的偏好,带头改制吴声西曲,加速了新声进入宫廷音乐系统,并影响了其他文人对乐府诗的创作;在众多参与制乐的人员中,这些精通音律并参与了制乐的文人,在创作乐府的过程中开始自觉追求声律与音律的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