铕掺杂的铟铌酸锂晶体的发射光谱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8717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铌酸锂(LiNbO3)晶体是一种优良的电光和非线性光学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光波导、光折变、自倍频和自调Q固体激光器等光电器件中。在LiNbO3晶体中掺杂In离子后能显著提高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稀土(rareearth,RE)离子具有复杂的能级结构,通过稀土离子的掺杂使LiNbO3晶体具有良好的激光特性,可能成为一种新型上转换晶体发光材料。LiNbO3单晶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稀土离子掺杂的LiNbO3单晶有很强的偏振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偏振光谱的研究才能准确深入地揭示其发光特性,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和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见铕掺杂的铟铌酸锂晶体在偏振激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特性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报道。为此,本硕士学位论文开展了800nm飞秒激光在不同偏振激发模式激发下铕掺杂的铟铌酸锂晶体的发射光谱特性研究。  在本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期间,首先实验测量了Eu:In:LiNbO3晶体在π(Ec)和σ(E⊥c)偏振激发模式下的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偏振激发模式对发射光谱的结构和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然后使用JO理论对偏振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理论分析显示,Eu离子在同成分(Li/Nb=0.946)的Eu:In:LiNbO3晶体中的局域对称性较低。然后实验测量了Eu:In:LiNbO3晶体的时间分辨光谱,并根据时间分辨光谱实验测量得到的荧光寿命计算出荧光发射量子效率。结果显示,Eu离子在同成分的Eu:In:LiNbO3晶体中的荧光寿命(τ)和荧光发射量子效率(η)都较大。最后通过发射光谱实验测量得到了同成分Eu:In:LiNbO3晶体荧光强度对泵浦能量依赖关系。经过仔细地分析发现,Eu3+在Eu:In:LiNbO3晶体的荧光发射是由于吸收了LiNbO3晶体产生的二次谐波(secondharmonicgeneration,SHG)。这些研究显示出Eu:In:LiNbO3晶体是一种从红外到可见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其他文献
标准模型(SM),是描写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的SU(3)c()SU(2)L()U(1)Y规范理论。它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电弱统一理论所预言的弱中性流的发现为Weinberg和S
格点QCD预言,在极高温度和密度下,禁闭的强子物质将会经过相变到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态。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可以提供这种产生解禁闭夸克物质的高温高密条
发明了一种真空辅助化学/电沉积方法(Vacuum Assisted Electroless Plating, VA-EP),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已给定的微孔、多孔结构内进行原位的金属微粒沉积,以形成网络状薄膜,此法可广泛应用于催化、表面处理、电池及材料金属化等领域。对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IT-SOF
本论文通过Monte-Carlo模拟数据测量双玻色子W±Z的产生截面,来检验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预言W±Z的产生截面是29.4pb,W-Z的产生截面是18.4pb。欧洲核子中心(CERN)所
自2000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实验运行以来,在微观物质的探索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尽管实验结果所呈现出来的末态强子的新特性表明可能已经产
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是一门由量子理论和现代信息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研究热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人们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例
MgB2超导电性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二元化合物超导体的研究兴趣。人们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二硼化镁系统和二硼化镁掺杂系统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我们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