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体高速入水瞬态流固耦合载荷与弹道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回转体高速入水有着重要的应用,而该问题存在强非线性、气-汽-液-固的多相流耦合、流场随机性等若干难题有待攻克,其中结构响应、入水弹道控制等问题,始终为各国学者争相研究、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回转体高速入水过程中,入水砰击瞬间的结构弯矩以及轴向冲击极有可能使回转体敏感元器件受损。水下航行过程中,由于忽扑、尾拍等现象的存在,产生的径向载荷可能使得回转体结构发生弯曲破坏。同时,回转体水下运动的最大深度以及回转体俯仰角的变化,对回转体进一步的主动控制存在很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结构入水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研究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瞬态流固耦合理论,借助LS-DYNA软件,采用任意欧拉-拉格朗日(ALE)分析方法,建立回转体高速入水运动数值模型,并开展了机理性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入射角度下回转体的载荷受到回转体头型、回转体质心位置、初始速度及尾推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回转体结构入水过程中的运动响应特性、弹道变化特性机理,为高速入水航行体的结构设计和姿态控制提供参考。针对回转体高速入水问题,通过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分别针对俯仰角为90°的垂直入水以及俯仰角为45°的斜入水两种情况,研究了回转体头型、质心位置、初始速度三种输入参数对入水砰击瞬间的冲击响应规律、入水过程中的轴向冲击载荷以及截面弯矩载荷的影响规律,揭示高速入水过程冲击响应与载荷作用机理。针对回转体高速入水弹道特性,研究了诸多工况下的弹道忽扑特性及其与回转体头型、质心位置、初始速度的关联性,并分析了空泡演化与回转体弹道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对回转体结构入水带深以及回转体忽扑速度的对比分析,对回转体高速入水水下弹道特性进行总结。分析了回转体小角度入水时存在的“跳弹”现象,对其中的典型载荷变化以及自由液面飞溅现象进行阐述。然后对于携带尾推力的回转体结构高速入水复杂流固耦合过程,分析了不同初始速度斜入水回转体结构载荷变化规律以及弹体忽扑运动规律,探讨尾推力的存在对于入水过程的影响。
其他文献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是主要表达于人类NK细胞和部分活化T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分为抑制型和活化型,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
采用常规和SHRP等检测手段研究SBS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并对表征改性沥青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BS掺量增加,改性沥青常规性能
背景和目的重症肌无力是由免疫抗体介导的累及神经肌肉接头所致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的易疲劳,以骨骼肌受累为主,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后期可出现呼吸、进食无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远高于其他疾病。术后肌无力症状加重及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患者术后发生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已经在舆论竞争中呈现颓势。融媒体时代对于记者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传媒,而是日渐同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高时效性的资讯发布能力、受众
本文基于“眼在手上”的手眼系统架构研究物体三维位姿识别方法,并对识别出来的物体进行抓取操作。其核心是借助视觉系统与执行机构的交互功能,综合分析手眼系统给出的多次识
论文以“范式”理论作为切入点,对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发展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创新提出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
在工业行业的中空压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其属于能耗非常大的一种工艺设备。对空压机节能改造与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空压机节能改造现状和改造原理,对耗能原因进行了
英语写作内容言之无物、逻辑混乱等问题较为严重,辩论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依托翻转课堂这一形式,从"哲学性"思维训练入手进行教学内容重组,在课堂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被发现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2型糖尿病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使用左西孟旦后,其短期内多器官和功能的变化,从而为这类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好的用药参考。方法:回顾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资料,选取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且射血分数减少而住院治疗患者,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确定63人。这63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