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英文译释问题研究——以《汉语教程(修订本)》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材中的生词表是进行词汇教学最主要的依据,教材生词表的编写模式一般为“词语/短语(汉字形式)—词性(汉语标注)—拼音—外文译释”,其中的外文译释部分对学习者和课堂教学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册至第三册中生词表的英文译释。生词表中合适准确的英文译释可以帮助母语为英语或者已经熟练掌握英语的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学生进行预习、学习以及复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材中生词表编写的英文译释部分始终存在着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翻译甚至被人称为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进展最为滞后的方面”。因此,教材中生词表的译释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当前学界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本文研究生词表译释所问题依据的理论,包括汉语词汇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理论,汉英词汇对比理论,汉英翻译理论,以及中介语中的母语迁移论。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课堂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汉语教程》生词表,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偏误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生词表中英文译释部分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词条选立问题,词语义项和课文中的意义不对应,汉英词语词性不对应,概念义翻译不准确,忽略词语的色彩义,忽略汉英词语的搭配差异,英语译释形式不恰当,以及一些外伤性错误等。第三章阐述了生词表译释问题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学习者词汇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第四部分简单分析生词表译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生词表译释可依据的原则及策略,包括词条选立字词相结合的原则,“精简”原则,音译和意译相结合,多元化释义原则等,以期对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译释部分的编写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五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做一个总结,并提出可以深入研究的地方。
其他文献
自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企业在马铃薯主食化上先试先行,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薯馕等主食产品,“把土豆不当干粮”将成历史,我国马铃薯主食化前景值得期待。可是你知道,我国的马铃薯从何而来,为何被称作“洋芋”?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进甘肃省定西市的薯都博物馆,一探马铃薯的究竟。  据薯都博物馆工作人员叶荣介绍,博物馆于2016年6月14日正式开馆,由定西市安定区筹资建设,以
本文对当代中国几种非虚构写作叙述者主体意识进行了研究。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兴盛,引起学界与大众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非虚构写作的兴盛有其重要的历史源渊与社会背景。基于对当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度最大的部分,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写作教学研究相对薄弱,针对写作教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而且,研究成果大
本文主要以中国商标网、中国鞋网、环球鞋网、中国童鞋网搜集的4002个鞋类商标名称为基础材料,分析鞋类商标中的文字,考察了鞋类商标词与语言文化的关系。  论文由六个部分组